第1315章 修为被压制了

“圣母”标签常被用作压制合理诉求的武器,否则就被指责虚伪,这种极端化要求实质是反智的。

宋代以降对“节妇”的极端推崇,将圣母式奉献异化为戕害女性的制度性工具,实则维护宗法秩序。

另一个则是极端化道德表演的二十四孝。二十四孝里的故事通过‌自我牺牲的戏剧性‌,将“孝”异化为一种近乎自虐的道德表演,本质上就是一种‌道德绑架的工具‌。

“圣母化”的孝道‌推崇的并非真正的亲情。而是‌无条件服从和自我毁灭式的奉献‌。类似于现代“圣母病”一样用极端牺牲换取道德优越感,却忽视现实合理性。也就是俗话说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便能目空一切。反人性的逻辑‌背后往往是对生命价值的漠视‌,这种“孝”已沦为扭曲的伦理实验。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来自那所谓的“圣母心”。

这种行为放到官场上就异化成“平时拂袖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这种官员不是贪官,但他们的行为却比贪官还可恶。这种人平时满嘴仁义道德,键盘治国666,真到出事就剩个以死明志?这不就跟某些“理中客”天天在网上指点江山,现实里却是怂逼一个差不多?

天天吹修身养性,真来事了除了表演个“以死明鉴”啥也不会。搁现代就是“朋友圈爱国第一名,核酸插队比狗快”的双标狗。

但这种官员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很有市场。皇帝老儿就爱这这么—养群书呆子平时吹吹彩虹屁,出事还能收割一波“忠烈人设”,属于两边都赢麻了。只是这种人于国何益?

三则是‌系统问题的遮羞布‌。一旦某个社会开始对个体道德的神圣化。那就意味着很有可能是为了掩盖制度上的缺陷。

比如海瑞抬棺进谏的极端行为其实是掩盖了制度性谏诤渠道的堵塞。相较唐代魏征以道事君的务实传统,明代士风更倾向道德绑架式的抗争。

总之一句话,圣母这玩意放在个人身上或许还能找出不少闪光点,可一旦谁想靠着这种理念来治国。

呵呵,前世网络上怎么说来着?“建议把圣母全部空投到对岸。然后圣母将会给对面刷个圣母Debuff。其效果是防御-99%,内耗+200%,叛乱值每天自动涨。”

那些所谓的LGBTQ,动保,环保,难民权益组织再加一个最经典的“用爱发电”。这些无一不表明圣母治国的“优越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