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迟来的炮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2040 字 2个月前

在不太耗费财力物力和做出大改动的前提下,能多装备一样就多装备一样。一百次才能用上一次没关系,说不定这一次就可以保命。

不过如何改进军队武器装备都是后话,眼下摆在洪涛面前的难题是继续让陆军士兵蒙受越来越高的伤亡,还是放弃此行的全歼计划。

但传令兵比王承恩聪明多了,皇帝的命令就是他亲口下达的,不管掐着手指头还是脚指头算,各百户的炮手也不该行动的如此迅速。

“……陛、陛下,咱们的炮兵还没准备好呢?”

本就强弩之末的蒙古军队突然遭到大规模炮击,一时间比王承恩还懵,都以为是被围困的大明皇帝所为,也不知道闪避,硬生生挨了三四轮之后才从声音上分辨出敌人好像来自身后。

至于说南边嘛,哼,既然孙承宗部出关北上了,那张秉忠一伙肯定就没机会回返边墙之内了。具体能去哪儿完全不用考虑,一群步兵,只靠两条腿又能走多远呢。

如果不是怕把敌人吓破胆率先撤退,这场仗都不用打,每边分配上十几门野战炮,一顿开花弹就能来个斩首行动,让敌人群龙无首。

“帮朕记上,刺刀要排上日程!”对于因此而伤亡的陆军士兵,洪涛绝对负有大部分责任。除了运气不好之外,还有陆军武器制造方面的指导性偏差。

而且不发则已,一发就是大招。从炮击方向估算,孙承宗部至少在东西两个方向完成了反包围,大部分截断了蒙古人撤退的道路。

西北东三面的蒙古人可能是没怎么见识过火炮的威力,更不知道野战炮的射程,一众将领连同大纛就明目张胆的设立在一里多地之外的高坡上。

<div class="contentadv"> 北面的更嚣张,居然站在兴和城的城楼上,白天的时候不用望远镜,以肉眼就能隐约看清楚装束。南边的大明边军稍微谨慎些,但帅旗也仅仅是远了不到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