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25度发现一艘小帆船,人员一名,航向270!”就在主力舰队刚刚行驶到海湾中部时,桅杆上的警钟被瞭望手敲响了,随之而来的是敌情通报。
既然不能通行,西班牙人也就视为天堑了。马尼拉城以西没有安排任何防御措施,连城墙上的火炮数量和守军都比其它三面少很多。
头一批划着小船冲滩的大概有300多人,藤编斗笠和皮甲彰显了其身份,安南雇佣军。
但在每月中旬涨大潮的时候海水会稍微深一些,如果选对了时辰,比如中午潮水最高时,勉强可以划着小木船靠近岸边的树林。不过也仅仅是靠近,依旧有近500米的淤泥滩地是不能通行的。
如果说马尼拉城的防御有弱点,那就是西边。当然了,在绝大多数人眼中,马尼拉城最坚固的防御方向也是西面,只是负责防御的不是人,而是大自然。
看着两艘西班牙帆船选择了降帆投降,黄南平内心毫无波澜,也不关心船上的俘虏是谁,指挥着主力舰队与之擦肩而过,径直驶向了海湾东侧。
当小船不出意外的搁浅在滩涂上,这些同样来自热带的士兵不慌不忙放下桨,每人从船里拿出块一头上翘的长条木板,在前部装好的底座里插上一根丁字型圆木棍。
每十二个人一艘小船,划着桨借着潮水向海滩靠近。外围则是十艘黑帆船组成的半圆形防御圈,禁止一切能漂浮的物体靠近。
这时上了岸的雇佣兵再把几幅木板用绳子绑起来,在小船上的水手顺着绳子又把木板拽了回去,拖在海面上划回大船,合算这东西还能重复使用。
留下几艘小船,由水手们踩着木板去营救深陷泥潭中的雇佣军,场面虽然凌乱,却不太停滞,即便发出了些许声响,也被海浪声淹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