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对台戏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2195 字 2个月前

实则不然,沈鲤不光成为了内阁首辅,他的学生郭正域也接替了礼部尚书,仔细算起来东林党不光不吃亏还有点小赚。至于说其它小派系只能忍着了,势力最大的浙党和东林党不吱声,反对也没啥用。

不过光有人和钱还不够,必须得起个响亮且有深意的名号。本来心里已经有了点眉目,但在座的诸人中沈鲤职务最高、年纪最大,这份殊荣必须也只能让贤了。

“高明!小弟家中略有浮财,若不嫌弃文章丑陋愿担此任!”这番话让顾大章眼睛一亮,当即主动请缨,不光嘴上说说还许诺了经费。

如果只有一两位大学士,矛盾会非常直接,屁大点的事也容易引发党争。现在好了,整整七位大学士,还分属不同派系,看似更容易起纷争,实际上谁也难以获得大多数支持。

“学生也愿与伯钦兄共进退!”

翁正春虽然级别比较低,只是从五品侍读学士,但有个身份是日讲官,整天给皇帝讲经读史比较超然。翰林院向来就是内阁大学士的摇篮,必须有资格入阁。

从资历上看,除了李戴不是翰林出身外都很够格,但有了李贽的先例在前也没人愿意和户部尚书较真儿,反正这位是中立派。

“……叫做《东林旬讲》如何?”沈鲤虽然对办报不是太热衷,可也达不到反对的程度,当下捻着胡须踱了几步,脱口而出。

<div class="contentadv"> “哈哈哈,阁老这是摆明了要和李宏甫唱对台戏。也好,他是半月我们是一旬;他是谈,我们讲;针锋相对,有魄力!

但真实的理由洪涛不会说出口,他正在一步步把朝堂环境复杂化。没错,就是复杂化,换个说法叫做浑水摸鱼。

紧跟着就是杨涟,他对以笔做刀的辩论方式很热衷,文化人嘛,吵架也得找个符合身份的方式。以前是缺乏此类工具,现在不光有了趁手的兵器还具备了实力相当的对手,万事俱备!

“如此甚好,阁老给起个名字吧,请……”看到年轻人如此热忱,要人有人要钱出钱,顾宪成很欣慰,东林后继有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