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己未婚成为大臣反对她的理由时,小巧玲珑只得硬着头皮同意陈姬的议婚。
两日后,中大夫苏圩带着他的长子苏舀进宫,与小巧玲珑相亲。
第一眼见到“未来老公”小巧玲珑给对方打了七十分:苏舀今年十六岁,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名成年的男子,而小巧玲珑看来,他的身体器官还未完全发育正常。他身高约八尺,头上盘着乌黑的长发,一张还算中看的小脸,粗眉大眼,刚刚冒出的细黑胡子,告诉人们他正迈入青春期。由于被衣服包得严严实实,她没能看见他是否有结实的肌肉。
或许是未经过在场面,他显得有些忸怩。当小巧玲珑向他暗送秋波时,他竟出乎意料的脸红。
“我一定会把你制服的。”小巧玲珑心想。
苏圩一心想借助王室的力量爬得更高,而陈姬也急于给女儿找个婆家,堵住一些大臣的嘴巴,同时也利用苏圩笼络更多的大臣,支持小巧玲珑成为宋国新君。
这是一桩互惠互利的买卖,双方击掌的誓:数月后再择吉日操办婚事。
小巧玲珑与苏圩的婚事一经传出,如在朝中投下一颗核弹头,产生剧烈的震荡,原来的反对者中有人转为中立,一些则转为支持。
自从宋景公驾崩后,大臣们每日在朝堂为新君的事吵吵闹闹,而退朝后都是无果而终。小巧玲珑深知,支持公子石驱的大臣故意从中阻挠,以为石驱回国拖延时间。
自和苏舀结亲,苏圩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小巧玲珑的代言人,她不必每天去听大臣们的无聊话题,她的精力用于右军的管理及可能发生的新战事上。既为神也使尽浑身解数去打听消息。
宋景公崩驾的好事传进石驱的耳中,他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当天即随孟孙氏入朝,以割城三座、白璧百双、黄金万镒、每年输送谷子万斗,连续输送三年为条件,向鲁国借兵,以助其返宋为君。
石驱的条件并非都能打动鲁国的大臣。因为当时鲁国的状况也不比宋国好多少。鲁国前任国君鲁昭公客死晋国,灵柩还留在晋国的乾侯(今河北成安东南)。昭公有遗愿废太子衍及其母弟务人,立庶子宋为君,公子公暂任监国。因为鲁国的季氏与晋国荀跞私下勾结,鲁国便亲近晋国远离齐国。齐侯得知,差世臣国夏为将,多次侵犯鲁境,鲁国勉强能抵御。
坐在宝座上的公子宋是自身难保——因为他清楚,鲁国的大权基本上落入了季孙斯、孟孙无忌(即孟孙氏)、叔孙州仇三家大臣手中,他的国君名义是挂名的,哪里有胃口去吃送上嘴的肉。
孟孙氏似乎没把监国的话当回事,振振有词地道:“鲁、宋为盟国,宋国无君必乱,为造福于宋国万民,拥立公子石驱为君是义不容辞的事。”
孟孙氏、季孙氏、叔孙氏三家大夫虽掌控国家的权力,却是各怀鬼胎。季孙氏一眼看穿了孟孙氏是打着盟国平乱为旗号,替其谋利益,反驳道:“我听说闻,‘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宋国未乱,我国先兴兵讨伐,于情不合。”
大臣荣驾鹅道:“旧君未葬,新君未立,齐国多次侵犯边境,内外忧患,不宜出兵。”
司寇孔子道:“宋国中,公子仲佗幼子古平年纪尚小,想成为新君恐怕势单力薄,据流言,宋国玖凤凰欲笼络大臣,自立为君。自文王开创周以来,皆男子为君,现在宋国竟出牝鸡司晨之缪事,鲁为宋盟国不可不理,应合其他盟国,屯兵于缗城外,促宋国立古平为新君,若不然,即兴兵征讨,可谓是名正言顺。”
孟孙氏瞪了一眼孔子道:“古平年少无知,难担重任,唯公子石驱能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