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史进避难他乡,鲁达暴打镇关西

《水浒传》第三回 “史太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是非常经典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回,以下是对这一回的解析:

情节发展:

史进的经历与出走:史进与少华山的朱武、杨春、陈达等人结交,被人告发后,大闹史家庄。他不愿落草为寇,决定去延安府寻找师傅王进。这一情节展现了史进重情重义,为了朋友不惜与官府对抗,但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愿轻易沦为草寇。他的出走为后续与鲁达的相遇埋下了伏笔,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年轻、有正义感但又处于迷茫和探索中的人物形象。

鲁达的出场与义举:史进来到渭州,遇到了鲁提辖鲁达和李忠。三人在交谈时,得知了金氏父女的悲惨遭遇。金翠莲被镇关西郑屠强占为妾,后又被郑屠的正妻赶出家门,还要被迫偿还所谓的 “虚钱实契”。鲁达听闻此事后,愤怒不已,决定为金氏父女出头。这一情节充分体现了鲁达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的性格特点。他的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弱小的同情和保护,更是对社会不公的反抗。

拳打镇关西:鲁达次日一早便去客店解救金氏父女,安排他们离开渭州。然后他来到郑屠的肉铺,故意刁难郑屠,先让他切十斤瘦肉臊子,又让切十斤肥肉臊子,最后还要十斤寸金软骨。郑屠被鲁达激怒,动手与鲁达厮打,鲁达趁机三拳将郑屠打死。这是本回的高潮部分,鲁达的三拳描写得极为精彩,从视觉、嗅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展现了郑屠被打的惨状,如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这三拳不仅打出了鲁达的威风和正义,也让读者大快人心,同时也为鲁达的命运转折埋下了伏笔。

人物塑造:

鲁达:

疾恶如仇:鲁达对郑屠的恶行深恶痛绝,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金氏父女,展现了他对恶势力的零容忍。这种性格使他成为了《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之一,深受读者喜爱。

粗中有细:鲁达在救助金氏父女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他的细心和智谋。他先安排金氏父女离开,以免他们受到牵连;在打郑屠时,他也不是盲目出手,而是先激怒郑屠,让他先动手,自己则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这表明鲁达虽然性格鲁莽,但在关键时刻却能保持冷静,思考问题周全。

慷慨大方:鲁达身上带有五两银子,觉得不够,便向史进借钱。当李忠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嫌少,将银子丢还给他。这一系列行为体现了鲁达对钱财的不在意,以及他对朋友的慷慨和对弱小的同情。

史进:经过之前的经历,史进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他在与朱武等人的相处中,学会了如何应对复杂的局面;在与鲁达的交往中,也表现出了他的豪爽和义气。他对鲁达的敬重和信任,以及愿意跟随鲁达一起去喝酒的行为,都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李忠:李忠是一个比较小气、谨慎的人。他在路边卖药为生,生活并不富裕,所以在鲁达邀请他喝酒时,他表现得磨磨蹭蹭,想卖完药再去。这与鲁达的豪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从侧面衬托出了鲁达的性格特点。

社会背景反映:

官场黑暗:本回中,郑屠这样的恶霸能够在渭州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说明当时的官府无法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甚至可能与恶势力相互勾结。鲁达打死郑屠后,官府虽然派人追捕,但也只是走个过场,并没有真正想要将鲁达绳之以法。这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黑暗,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社会矛盾尖锐:金氏父女的遭遇是当时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一个缩影。他们无依无靠,被恶霸欺凌,却无处申冤。鲁达的义举虽然暂时解决了金氏父女的问题,但也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和人民对正义的渴望。这种社会背景为《水浒传》中众多英雄好汉的反抗行为提供了合理性和必然性。

文学手法:

细节描写:作者在描写鲁达拳打镇关西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如鲁达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气氛和鲁达的愤怒。同时,对郑屠被打的惨状的描写,也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对比手法:通过鲁达与李忠的对比,突出了鲁达的豪爽和李忠的小气;通过郑屠的恶与鲁达的善的对比,强调了正义与邪恶的对立,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的主题。

总的来说,《水浒传》第三回通过鲁达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矛盾,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是《水浒传》中非常精彩的一回。

26 目录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