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水浒传》创作背景

《水浒传》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环境:

政治黑暗:北宋末年,朝廷腐败。

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他们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导致政治极度黑暗。

各级官员对百姓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这种黑暗的政治环境成为《水浒传》中 “官逼民反” 主题的现实基础。

例如,中描写的梁中书为给岳父蔡京贺寿,搜刮十万贯金银财宝,派青面兽杨志押送,这就是 “生辰纲” 事件,充分体现了官员的贪婪和百姓的苦难。

社会矛盾尖锐:一方面,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或流民。

另一方面,民族矛盾也日益加深,北方的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不断对北宋进行侵扰,北宋朝廷为了求和,不断增加岁币,这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这些社会矛盾的激化,使得百姓对朝廷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为农民起义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农民起义的影响:

历史事件原型:北宋宣和年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在北方地区爆发。

虽然这次起义规模不算特别巨大,但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留下了许多传说和故事。

宋江等人在梁山泊聚义,与官府进行对抗,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反抗精神成为《水浒传》创作的重要素材。

其他农民起义的启发:在宋江起义之前和之后,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起义军的组织形式、斗争策略等,都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例如,中梁山好汉的组织架构、军事行动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影子。

文化传统:

侠义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侠义文化传统,从先秦时期的刺客游侠,到汉代的豪侠,再到唐代的武侠,侠义精神一直深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大多具有侠义精神,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替天行道,这种侠义精神是对中国古代侠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说唱文学的发展:宋元时期,说唱文学非常繁荣,话本、杂剧等艺术形式广泛流传。

其中,有许多关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和杂剧,如《大宋宣和遗事》等,这些作品对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故事进行了初步的演绎和塑造,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艺术借鉴。

作者个人经历:一般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施耐庵曾在元末张士诚的幕府中任职,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目睹了元末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也了解到起义军的英勇斗争和悲惨结局。

这些经历使他对农民起义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为他创作《水浒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返回目录26 目录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