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局如李恪所想。
自己这边的东瀛人取得了胜利。
随着号角的吹响,郑和宝船进入了百济口岸。
百济的港口,还有一些百济百姓在这里,在李恪等人登岛后立即吓得逃走。
大唐打来了。
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百济所有人一下子就变得紧张起来。
而此时,消息还没有传回百济王城,李恪就通过火炮和火铳,占领了百济的海岸之城。
随着李恪进入百济的海岸之城,这座城的士兵和官员都被抓来囚禁,有不服的当即斩杀。
至于当地的百姓,李恪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干扰,而是公布出政令。
【一切商户必须开门做生意,不遵者抓拿,没收一切财产。】
【一切商品不许涨价,不许故意售空,不许刻意刁难百姓。】
【所有百姓如常,但不得造乱,不得持武器,不得攻击唐军,不遵者斩杀。】
【百姓可以随意进出城池,城中一切依旧,但私下带士兵等进入将祸及妻儿。】
只有两条政令。
但是处于紧张氛围下的百济百姓却稍微放下心来。
至少是没有干扰百姓,至少是自己等人的性命没有受到威胁,至少是一切都还正常。
底层的百姓,所求的只有两件事,那就是平安,那就是吃饱。
如果能够吃饱,那么谁当皇帝对他们来说问题都不是很大,不是所有人都愤青。
而且大多数百姓都对朝廷没有一个好的了解,只知道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谁让他们过上安全的生活等等。
像大唐如今的文化程度,已经超过诸国无数。
比如大唐的报纸,在大唐起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好处。
但是,诸国都没有参考,他们都没有仿造大唐弄一个报纸出来。
因为他们不想让百姓知道更多的东西,那样对他们的统治起到消极的影响。
多数皇帝都是想着如何弱民贫民累民,而没有想着真正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
这一点,诸国中只有李恪一人有这样的想法。
他的想法也许会错,但现在很正确,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海岸之城取下之后,李恪在城主府开了一个大会,完全控制了整个城池之后,留下一个省长,就继续出发。
除了东瀛三岛的两万军队,李恪也带来了一万,总共三万军队向着百济王城的方向前进。
在火炮和火铳的冲刺之下,又一座城池被拿下。
李恪如前面城池一样的政策,当地的百姓并没有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