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初三日,拂晓,残月未坠,晓星在天。长安城的街巷里一片黑沉沉的,宰相武元衡整装出门,准备早朝。
讨伐淮西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半年,但战事进行到现在,并不十分顺利。武元衡坐镇朝廷中枢,虽然收到了从淮西送来的一封封捷报,报告各路官军在某时某地打了胜仗,但武元衡看得出来,这些战报都是因为要报功而进行了特意的粉饰。淮西的形势并不好,几路官军正在淮西的边缘州县与吴元济的部队胶着,打得十分艰难。武元衡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而与淮西吴元济交好的成德、淄青等藩镇也在努力鼓动朝中主和派为淮西声援,要求皇帝撤军。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甚至不惜亲自派出他所豢养的刺客,破坏唐廷的战略设施,以阻碍官军行进。不久之前,河阴转运院急报,说几十名刺客假扮盗贼,突袭了他们的军粮物资中转站,杀伤十余人后,纵火焚烧,烧毁了两万斛军粮、三十余万缗匹钱帛,关辅震动,恐慌情绪蔓延朝野。
武元衡这次上朝便是要与天子商议淮西的战事。在藩镇重金请到的说客的反复工作之下,朝中不少人开始主张与淮西讲和,这些情况让天子十分犹豫。武元衡知道问题的紧迫性,所以必须尽早前往宫中,向天子陈说利害,坚定天子平叛的决心。
他与扈从们骑马出了宅院,从靖安坊的东门而出,随从挑灯前引,照亮窄窄一方前路,武元衡骑在马上,抬头望着空旷无人的街坊。只见整片街坊都静默着,沉睡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不错!如今的时局,正如这黎明前最后的黑夜,虽然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但是只要坚持住,忍耐住,随后就会迎来破晓的黎明!而他武元衡也会和同伴们一起,扶助天子,冲破这层黑暗的夜幕,重新将光明照彻整个大唐!
忽然,前方隐约人影晃动,一个声音大叫道:“灭烛!”黑暗中只听瑟瑟连声,那是羽箭破空的声音!几支利箭射来,扈从队伍前方几人应声而倒。
“有刺客!”引路的导骑高声喊道,随后便被一支羽箭射中,坠下马来。此时夜色浓稠如墨,扈从们只能感觉到四处射来的羽箭,却看不清贼人的藏身之处。情急之下,他们灭掉探路的灯烛,结成防御队形,护在武元衡四周。但这些贼人显然训练有素,身手娴熟,而且蓄谋已久。他们潜伏在四周最有利的地形,只等武元衡一行到来。此刻他们没有急于出击,而是像老猎人对待猎物一样,耐心地射出箭矢,等待猎物流干自己的血液。
夜幕之下,只有箭矢从四处射来,武元衡的耳边尽是扈从们的惨叫和呻吟。终于,队伍崩溃了,扈从们惨叫着四散逃走。
此时,武元衡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冲出刺客的包围。他只有从这个包围圈里冲出去,才能找到巡城的金吾卫。想到这里,武元衡立刻一拍马背,伏鞍疾驰。耳边只听见羽箭擦身而过,武元衡骑在马上行出几步,羽箭射中了他的肩膀。武元衡虽然吃痛,但还想继续前进,可前方黑暗的树荫中跳出几个人影,一棍子打中了武元衡的大腿,径来牵夺马缰。复又行出数十步,贼人们终于止住了马匹前进的步伐。
“吾乃大唐宰相,尔等何敢造次!”武元衡厉声喝道,他自知今天自己的不测之祸在所难免,但就算如此,他也绝不会丢弃自己的尊严。武元衡当然会叹惋自己的一腔壮志尚未实现,但他知道,纵然死在今日,也必定会有其他人来继承他的意志。
可此时回应他的除了沉默,还是沉默。刺客们手中寒光一闪,锋利的刀尖插进了武元衡的胸口。
大唐宰相武元衡,竟以这种最为惨烈的方式被一群不明身份的刺客斩杀于街头。刺客们割下武元衡的头颅后离去。
随后在通化坊外,这批贼人又刺杀了上朝路上的御史中丞裴度。裴度毕竟不是宰相,上朝的扈从不如武元衡这么多,刺客们有恃无恐地等在朱雀门外的御街旁,目标一现身,刺客便突然冲到裴度面前,当先一刀砍在裴度的脑门上。裴度被当头坎翻,跌倒在朱雀门御街旁的漕渠边。幸好裴度的毡帽厚实,这一刀伤得虽重,却没有致命。刺客发现裴度没死,正要上前补刀的时候,一旁的仆人王义反应过来,一把从背后抱住刺客,大声呼救。对这种毫无伤害度可言的阻拦,刺客根本不放在眼里,任由王义呼叫,拖着他的身体继续向前。这群刺客的目标只有裴度,不致他死命绝不收工。
这时东方已经现出了鱼肚白,御街之上巡查人逐渐多起来,终于有一队金吾卫听到呼叫,赶了过来。刺客见有人赶来,不敢恋战,抛下倒在河边血泊中的裴度,决定撤退。而王义仍旧兀自抱住刺客不放,刺客手起刀落,一刀砍下王义的手臂,迅速撤离了现场。
两位朝廷重臣同时遇刺,宰相竟被当街残忍杀害,这是亘古未有的暴行。天子李纯震惊不已,下令彻查,同时指示金吾卫加强防卫,宰相外出之时,要有一队金吾卫骑士随行护卫。所过之处,金吾卫骑士全程都要扣紧弓弦,亮出兵刃,排列成战斗队形,警惕沿途的一切风吹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