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鼓凳采用的是黄花梨木材,雕刻精致,是明代流行的五足鼓凳样式,包浆醇厚,整体形态完整,虽有轻微磨损,但由于受潮较重,需要至少晾晒三个月才能彻底恢复。
如此看来,它原本的价格可能在十万以内,但如果妥善修复后,市场价或许能攀升至二三十万。”
苏梅对由方天收集的鼓凳进行了详尽的鉴定,分析得井井有条。
“你们瞧瞧我随手拿的那把扇子和那把尺子。”方天其实早已鉴定过鼓凳,当初购入时一并打包,自己其实并未细看其中余下的物件。
“扇骨采用稀有的湘妃竹,配饰则是和田玉的步步高升题材,仅此两项,便已价值约十万上下。
扇面选用上乘的丝绢制作,绘有一幅简洁生动的梅花图案,并辅以洒金装饰,在明代,这样的扇面唯有那些声名显赫的大文豪学者方能拥有。
梅花图画得栩栩如生,尽管未见题字和印记,但笔墨之间透出大明宣德年间的大家沈周之韵,即便非沈周亲笔,也必是出自名家临摹之手。
因此,凭借这一扇面,这把折扇的价值飙升至百万级别并非虚言。”
“那把尺子则由黄铜铸造,正反两面镌刻《三字经》,尺柄部位环绕着祥云卷草纹,工艺精细,颇具明代特色。
要知道,当时的黄铜极为珍稀,多用于皇室贵族,故而这把尺子的出身必定非同寻常。
只是其上并无明确的标识,尺柄处虽铸有一个‘宋’字,但显然是后人添加的。
据此推断,此尺确为明代遗物,因同类器物现存数量稀少,其价值应在二三十万左右。”
苏梅和刘素媛各自鉴定了一件物品,方天听后微微点头,显然他对两人的判断表示赞同,随后又指向王佳手中收购来的那块奇特的大木头和小木鼎。
“你们来谈谈这两件东西,特别是那块形状奇特的大木头,我自己都没能看出它的用途和来源呢。”虽然方天这样说,但事实上他并未仔细审视,此刻正好借苏梅和刘素媛的解析省去了他的费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