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民们记忆犹新,就在几天前,这些兵士还对他们拔剑相向,如今却放下武器,搬起帐篷、棉被、木料、食物等物品尽力服务,这样的改变,完全是敬王殿下的功劳。
敬王与白羽昶在赈灾现场巡视一圈,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不过是一口热饭,一顶帐篷,如此滴水般的恩惠,竟让百姓感恩戴德,报如涌泉。百姓之心,如此淳朴,百姓之需,如此简单。可即便这样简单的需求,也要饱尝苦难,甚至要用性命去换取。天下间,百姓最苦啊。”敬王杨拓仰望着天边的流云,喃喃说道。
“天灾、战乱、匪寇、赋税、贪官当道,百姓生无所依,四野饿殍满地,实在令人痛心。这时的一餐饭,一件衣,一顶帐篷,都是活下去的希望,都是摆脱死亡胁迫的那根稻草。能够提供给百姓希望、救命稻草的恩人,他们必定会尽心报答,哪怕刀山火海,粉身碎骨。”白羽昶道。
杨拓忽然转身,深深向白羽昶鞠了一躬:“多谢舅父提点,让数万百姓免除饥寒之苦,舅父居功至伟。”
当初拿下康灿友之后,杨拓在白羽昶的提议下,连夜将一干人犯押送往京城的同时,火速派遣英汇老将军带兵控制住了渠营府兵,派遣白佑带人查抄众长生道头目的巢穴,派白岩大开粮仓赈济城外百姓,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储备的军粮。这三件足以惊动整个渠营城的大事一出,众皆哗然,特别是没有上报兵部就私自挪用军粮、军物,与体制不符,若有人追究起来,恐怕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但为了赈济城外数万饥寒交迫的灾民,杨拓只好事从权宜,赈灾救命面前,其它一切事物都向后推延。
“白羽昶受之有愧,这都是殿下的功劳,白某不敢贪功。”
“启禀殿下,叛军首领辛平章和阮建勋依约前来,请殿下前往受降。”白岩急匆匆前往禀报。
杨拓面色一喜:“辛平章、阮建勋果然是言而有信之人,舅父请,我们一起前往受降。”
辛平章、阮建勋二人颇为勇武,为了在荒年讨口饭吃,也做起了刀口舔血的无本买卖,各自拉起数百人的队伍,占山为王,实则多为形势所迫。如今杨拓大治渠营,百姓安居乐业,二人深受感动,主动提出归降,接受诏安。如今,正是二人约定来降的日期。
杨拓等人前往约定地点,一老丈见是敬王到来,老远便跪倒在地,老丈身边的十数人也齐刷刷跪倒,口中不住喊着感谢救命恩人。
杨拓急忙上前搀起老丈:“老人家不必多礼,这是杨拓应该做的。”
“殿下菩萨心肠,解百姓于倒悬,好人会有好报的”
老丈眼含热泪,颤巍巍的手去擦拭泪水的同时,另一只手悄悄地从腰间摸出一把锋利的匕首,闪电般刺向杨拓的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