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八 论道

血漫僵山 玉花生 1375 字 8个月前

弘宣大士虽未说出此次前来太清山的因由,但长眉道长心中早已知晓。今逢乱世,之后数年更是战乱连绵,民不聊生,血流成河。

道法自然,讲求顺势而为,量力而行,避世出世因时因势而异,时机未到,长眉道人自然不会贸然出手。佛门多为趋吉避凶之小乘居多,但也不乏高僧不避险恶积极入世。净土宗讲求普度众生,宏宣大师为法献身,明知入世要亲历杀劫,依然不为所动,坚定不移。弘宣大师此次前来,便是来和长眉道人道别的。

长眉道人心知宏宣大士入世后难免遭遇烹杀,自然要劝上一劝,以慰道友之情。眼下虽然遭遇因果尚早,但在这二人眼中,无来无去,无法无为,无有过去未来,早晚倒也没有太大分别。

方才长眉道人的话,以眼前棋局喻天下大势,后又说为学和为道的区别。若入红尘只为修道历世煅心,自然是步步常新。若一味普度,则如同陷入彀中,跌入陷阱泥潭,必为世俗所累因果缠身,难以自拔。所以,为道者怎能徒惹红尘因果呢?

长眉道人的话中,劝宏宣大士不要轻易以身范险的意思不言而喻。而宏宣大士则以净土宗经义为由,表明入世的决心。净土宗宗旨便是为世人大开方便之门,广纳有缘之人,身为净土宗亲传弟子,哪里有因为遇到困难就中途放弃信仰的道理呢?

“大道不因其美而喜,也不因其丑而厌;不因其争而伤,也不因其让而损。”

长眉道长名为谈道,实为论世。无论盛世乱世,都是众生因缘际会,都于道无损,于道无补,劝弘宣大士又何必执着于入世呢。

“世间百态,为众生同业所感,理当同救,岂可独善其身?”

弘宣大师一句话,道尽慈悲。佛言:若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既非菩萨。

古有僧人饲虎喂鹰,弘宣大士信念坚定,又何惧杀劫临身?

“汝教有云:心存人我,便有分别;有分别,便有众生;有众生,便有寿者,便有善恶美丑,世间百态,因果缠身。修道,顺则凡,逆则仙;返还天真,复归婴儿;大道至璞,万法归一,何必执着?不顺天道,恐历杀劫。”长眉道人继续劝道。

弘宣大士默然片刻,从怀中掏出一卷古朴的经文,乃是弘宣大士开启智慧了悟佛法的经文《金刚波若波罗蜜经》,放在弘宣大士平日里打坐参悟的土黄色功德蒲团之上,然后将这两件物品轻轻推到长眉道人跟前。

“生死流长,涅槃般若,同是大道,并无差别,到时还请道友法架降临,于红尘烈焰中度我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