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一旦开了头,往后就不会太难了,更别说沈夏还喊着今日五折。
早上上课前的功夫,书摊上就租出去了十几本,大都是每人租借一本,但也有那不差钱儿的,一口气租借上两三本甚至三四本。
上课的锣声响起,沈夏就收了书摊,回房间认字,到了中午休息的间隙和晚上放学的时间再把书摊摆上,一天下来,居然真的租出去了大半。
等到第二天,沈夏就抽空去集市上买了梨,又买了几包糖,借何先生家的厨房熬了一整锅的梨汤,给何先生、何夫人各送去了一碗,中午除了租书,还卖起了梨汤。
“润喉护嗓的梨汤,只要两文钱一碗,嗓子干了来一碗,咽喉不适来一碗。”休
息的锣声响起,沈夏高声吆喝着。
沈八郎还没走出教室,就听见侄女的叫卖声了。
“这小姑娘也不知道是哪个先生家的丫头,胆儿可真大。想着书院里来告状的几个先生,何先生揉了揉眉心,反正书院是他的,租书也好,卖梨汤也罢,都是他允了的,不然能怎么办,谁让他摊上个犟种徒弟。
犟种徒弟·沈八郎死磕了一个月的策论后,终于放慢了速度,变得悠闲起来。
此时,沈夏的书摊已经扩大了三倍,关大郎拿来的书比八叔的书多多了,她和八叔做生意是五五分成,和关叔叔则是六四分成。
由于书摊的扩大,饮品已经被沈夏撤掉了,但又多了桩卖茶叶蛋和卤肉的生意,当然不是在书院里,而是在书院外,全家人都被他拉了来做壮丁,沈大伯、沈爹和沈四叔负责兜售,沈爷爷负责买肉,沈奶奶带着两个儿媳卤肉,大林二林也多了捡柴跑腿的差事,当然最重要的卤味方子只掌握在沈夏手里。
沈夏两边忙活,哪头都离不开她,哪头都舍不得搁置,县里县外来回转,还要挤出时间来认字。
反观八叔慢慢悠悠,休息日回家连书箱都不带,回了书院更是踩点上课。
整个人不说无精打采,但也看不出争分夺秒的学习劲头。
已经快忙成狗的沈夏,不得不抽出时间来给八叔做心理辅导。
是的,心理辅导。
她已经不怀疑八叔是在书院混日子了,不说在书院的月考成绩,单就上个月用掉的那一沓纸就足以说明八叔平时读书不是不用功,临近考试了反而懒散的不像样子,恐怕还是心理上出了问题,对考试有心理阴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