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皇帝,万金之躯,天下的重担都在他一人肩上,若是他突然出事,就凭这些小辈儿谁又能在这种情况下扛得起来?!

怎么能放心教给他们?!

做多手准备是正常的,保成不应该多想,而是应该体谅,为国为民,如此才是一个好的储君,好的儿子。

若是在这种事情上真有芥蒂,那才是不负责任,是不忠不孝!

一切好像就应该如此。

至少对于康熙来说是这样。

伴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康熙同太子的关系,明明没有什么太过冲突的事,但是关系却是越来越恶劣。

对太子的矛盾,通过经年累月的积累越来越多,甚至逐渐有了积重难返的趋势。

准确说那不是趋势,那就是确凿存在的。

太子仍旧是太子,康熙不想废了他,但是两相的矛盾也日

渐加深。

因为胤祉当年所说的话,所停下来没有对清理他身边人的事,到底还是发生了。

清理干净那些人,在此之后,朝中,露头支持基本上太子的大臣,更是都会被清理。

甚至包括了为太子说好话的。

在康熙眼里,他们都等同于小人,歹人。

若非四阿哥和十二阿哥是皇子,也是他给太子培养的臣子,且从来不沾太子所做的脏事,要不然他们也得一起被打压。

太子的性情也越发同当年有区别,甚至逐渐开始有不适合当皇帝的征兆。

对此康熙选择了继续考察,并且争取把太子掰回来。

具体方法就是——

多训斥。

不过坏消息是偶尔不孝子胤祉蹦出来捣乱。

康熙选择了无视,不孝子这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错过了几年,一场秋狩时,太子重病,差点早他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