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 章 已经被购买过的VIP章节无法锁定

陆慎之那晚上那一句隐晦的告白并没有给两个人的关系带来多大的改变,但两人都知道?[陆慎之神色坦然地朝着最上首的禹王行礼。

见到自己如今最喜爱的下属,禹王的脸上露出笑容来,他抬手示意陆慎之不用太失礼,而后让他到左侧的位置坐下。

陆慎之刚刚落座,他对面的一个中年男人便迫不及待开口:“陆先生消息灵通,想必已经知道江南道附近水灾泛滥的事情了,请问陆先生有何良策治理这时常泛滥的黄河?”

禹王是被贬到边城来的,他们就算是有解决水患的良策,也没有执行的能力。但禹王志在天下,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反。

因此这种看似‘无用功’的策,关乎的是往后的荣华富贵。

陆慎之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对于历史上的黄河治理方案,他是曾经专门研究过那些案件,还曾实地考察过。作业就摆在面前,他要是再不会抄,也就白白的穿越这一回了。

淡淡的看了一眼对面的男人,他拱了拱手:“方先生,对于这件事情,我确实有些看法。黄河水患一事常有发生,我根据之前大家的一些治理办法,认为堵不如疏……”

陆慎之侃侃而谈,谈到尽兴处,他拿出纸笔开始在纸上画起了图纸来。

禹王从上首走下来观看,其余的幕僚也摒弃了对陆慎之的所有偏见,听得格外认真,有疑问之处当场便问了出来,陆慎之当面解答。

到最后,禹王对陆慎之满意之级,和陆慎之一向不对付的方先生看着陆慎之的眼神都柔和了几l分。

在讨论之时,时间过得飞快,眨眼就到了中午。丫鬟们送来的饭菜将他们的谈话打断。

争论了一个早上的众人早就饿了,大家自觉两两围坐一张矮几l,端起碗开始用饭。

禹王吃得最快,等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他才一改方才的笑容,趁着脸道:“苏家被清算了。”

禹王的话让在场的人安静下来。他们都是读书人,对于朝堂之上也最为关心。陆家被清算在大家的预料之中,毕竟陆首辅教学是出了名的严厉,为人也刚正不阿,有时候占了理字,连先帝的面子他都不会给的。

当今是先帝三子,也是皇后嫡子,一出生便备受帝后宠爱,年幼时便顽劣不堪,陆首辅当年教训他的事情传得哪哪儿都是。

但他又是坚定的保皇党,在皇帝突发急症没了的时候,他极力支持当今继位,因为他是嫡子,是正统。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被他极力扶上帝位的人,在坐稳了屁股下的椅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卸磨杀驴,第一家是陆家,但第二家是苏家的事情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

“苏家不是当今母族?”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惊呼出声,他是禹王的属官,南方人,他初入官场便被分给了禹王。

众人沉默,是啊,苏家是当今母族,他的妻子是他的亲表妹,他的舅舅表兄都是武将,值守东南方。

清算苏家就等于自断一臂,坐在陆慎之对面的方先生道:“外面该乱了。”

先帝共有五子,大皇子在多

年前死于天花,二皇子禹王是淑妃之子,当年在和当今抢皇位时被先帝摆了一道,之后被贬到边城,而他的母亲淑妃为了让他安全离开,喝下了当今太后赏赐的毒酒。

杀母之仇,禹王每每想起,便恨不得冲上皇宫,将那母子二人碎尸万段。

但禹王想,比起他,他的四弟五弟应该更加想复仇才是。

他们两人可比他惨得多,尤其是四弟,因为当初他的皇妃对如今的太后顶撞了两句,便被其罚跪于御花园之中,她怀了两月的孩子小产了。

她也因此元气大伤,没过多久也走了。

老四是他们秦家罕见的情种,他的皇妃是他年少时便喜欢的人,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谋划到手里的珍宝。她这样惨死,让老四恨透了那对母女。

老头子怕那对母子出事,便把老四贬去了宁州一代,从被贬走的那一天,老四便已经计划着如何复仇。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四依旧孤身一人,身边连一个暖床丫鬟都没有。

禹王对陆慎之道:“先生,该准备起来了,等老四从南边进攻,我们也开始从中收拢。”

“那东方呢?”出声的依旧是那个有些单纯的禹王属官。

禹王和陆慎之对视一眼,禹王道:“东边的老五也不是吃素的。”

他娘和老四的皇妃死得惨,老五则是自己过得惨了。

他的母亲是先皇后房中的通房,是在先皇后身体不适应之时用来留住老头子的工具。生下老五后,她就被刺死。

老五被养在中宫,明明是个皇子,却过着太监都不如的日子。挨打挨骂是正常,又是还是太子的当今兴趣来了,就会把他叫过去凌辱。

他用了十六年的时间脱离皇宫前往封地宁古塔,但他的身体已经被摧残得再也不能人道,到了现在也没有一个一儿半女,早在一年前,他就收到了四弟和五弟的信。

他们要联合起来反,当然了,这些事情就不必和下属们说得太清楚了。毕竟在这个屋子里,还有那么几l根钉子是现阶段还无法清理出去的。

局势一下子就变得焦灼了起来。陆慎之安排好了所有的事情,两个月之后,他告诉林夕,他要随着禹王出征了。

林夕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找叶冰冰又买上了许多战场上可以用到的药品。

之后两人的联系就少了起来,私聊也仿佛成了两个人的留言板,但每一句两人都有回应。

等到两人再次联系频繁起来时,滇省已经进入了秋天,秋天多雨,昨夜秋雨下了一宿,到了现在也淅淅沥沥的没有停歇。

校长撑着雨伞走到操场的树边敲响了上课铃声,林夕撑着伞走进一年级的教室。

这是一座大山里的学校,整个学校六个年级,学生不到一百人,整个学校也很小,一排瓦房教学楼,一排宿舍楼和办公室,教学楼和办公室的中间是篮球场。

林夕翻出课本和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讲起了课,二年级的则坐在教室的另外一端开始安静地写作业。

他们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十分认真。她们的书包都是上学期发的爱心书包,每一个都洗得非常干净,没有一点脏污。

林夕教得更加认真了一些,但这个学校并不会存在多久,根据老校长讲,等到下个学期,他们就要并到镇上的中心小学里了。

中心小学老师多,教材新,能教导的东西也多,老校长早上说起这件事情时非常开心。

他是个民办老师,到现在都没有编制,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他的工资依旧不足一千元,在教导学生之余,他还要种地养家,但他却从来都没有怨过一句。

林夕以前知道有民办老师的存在,但她真的是第一次知道民办教师生活这么辛苦。

一千块钱在这个年代能做什么呢?现在的年轻人一个月的外卖钱都不够,但却是老校长养活一家老小的全部收入。

他从不抱怨,甚至是开心的,因为他用这一千块钱,供养了两个大学生出来。他们现在都在外地安了家。

林夕每次听到老校长跟她以及学校里的另外一名老师讲他的子女,心中都酸酸的。

一节课毕,外面的雨小了一些,林夕抱着教案出来时正好遇到从隔壁屋子里出来的老师刘洲。他比林夕要大两岁,也是个支教老师,他比林夕早来了两年,现在在教导三四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顺便还兼职全年级的体育课。

五六年级则是由老校长代理。

两人结伴回办公室。一场秋雨,给这个本来就气候凉爽的山区带来了几l分寒意,他们抓起桌子上的暖瓶,在杯子里倒上热水,对着之前的凉水,暖暖的,喝完了身上也变得暖和了起来。

今天轮到林夕做饭,喝了两口水她就朝着食堂去,她要做的是全校学生的饭,餐费是政府拨下来的,每天都有一荤一素,学校的三个老师轮流着去做。

林夕在每次做的时候,都会往饭里加一些灵泉水,也正是因为灵泉水的存在,他们学校前些天来势汹汹的流感潮中得以幸免。

等饭菜做好,雨彻底停了,一阵风吹过,云彩被吹走,露出了蓝色的天空出来。蓝天白云绿树,风景好得不得了,但好风景之下,确实这个地方的贫穷落后。

吃了饭,安排了学生们午休,下午上了三节课,刘洲拿着手电筒,将学生们送回家。

学校里的这些学生有的家里离得很远,要上学得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山路陡峭,一不注意就会掉落到悬崖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