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今日的杏花宴,众人皆是尽兴,大出风头的谢拾立刻成为城中冉冉升起的风云人物,诸多士子争相踊跃与他结交,料想之后又是源源不断的文会邀请。
更有严元浩三人约他不久之后一道去踏青。谢拾自觉闲暇,二话不说答应下来。
此外,这回杏花宴上谢拾还遇上了一位“熟人”,正是林家大公子林承宗,上月谢拾随钱致徽迎亲时与之恰有一面之缘。
二人之间有着钱致徽这道桥梁,比陌生士子熟络一些,况且林承宗才品读过《金玉录》上的文章,对谢拾的才华佩服得紧,既然遇上了,难免拿出往日学问上的不解之处向他请教,谢拾毫无保留,一一作答。一番你来我往,彼此倒是混熟了些。
直到谢拾被其他人叫走,还停留在原地的林承宗望着他的背影,颇有几l分不舍。
“怪道谢公子的文章能在《金玉录》上占一半,他的学问只怕已不下积年名儒……”
与旁边同样前来求教的读书人对视一眼,他吐出一口气,面上神色满是敬服。
旁边的士子点点头:“今日之后,泊阳谢知归,恐怕就要彻底名动江南了!”
“何须等到今日之后?”林承宗却道,“《金玉录》既出,江南谁人不闻其名?”
二人言语间却并无不甘,只有叹服。若说未见此人之前,许多人心中尚有不忿,今日一见此人,只能叹一声果然名不虚传!
或许嫉妒谢拾的依旧大有人在,但能收到杏花宴邀请的读书人都是一心上进之辈。
闭门造车又怎么比得过与优秀学子交流?今日得与谢拾交流学问,他们最大的感想就是:“这一趟杏花宴,来的值了!”
·
直到回府,林承宗眼角眉梢间的兴奋犹未散去,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心情极好。
见状,林夫人打趣儿子:“瞧你这般喜形于色,是出门在外捡了金元宝不成?”
“非也非也。”林承宗笑着摇头,正色道:“学问有所
增进,黄金珠玉何能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