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诸圣持书,面谏君王,真的是齐民谏君王!”
当真是活久见。
除非有天大的不公,除非朝廷真的无所作为,否则持书之人必死。
想想也是,这是在否定朝廷,挑衅朝廷,要不是真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有谁敢如此。
这是在用无数人的性命死谏。
走在街道上的这些读书人很可能有去无回,这么多的读书人,他们的鲜血恐怕连京都的土地都能染红。
勇敢,无畏,不惧生死。
虽然百姓们都还不知道这些读书人为什么要持圣人书谏君王,但看到这些面无表情视死如归的读书人,内心居然升起一股佩服来。
何人敢言他们大齐的读书人没有文人的风骨?
这时,走在街道上的读书人,在队伍最前面一个颤巍巍的老人的带领下,大声念道。
“一谏君王,权贵当道,视百姓性命等同草芥……”
“二谏君王,新政惠民,均地制度当立……”
“三谏君王,……”
那老人虽老,走路都颤巍巍的,但声音铿锵有力,如同有一种魔力一样。
嘶。
“天啊,那人是谁?我没有看错吧。“
“是文昌公啊,是我们大齐的文昌公带着读书人,来向陛下揭露这些官员的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