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先皇后所生的二皇子,可二皇子天生面带胎记被陛下不喜,又曾质于北魏多年,四年前刚回来,朝中没有根基。还有一位……是继后所出的三皇子,嫡出正统,朝中呼声极高!”
“故而,大皇子和三皇子才是储位炙手可热的人选,两位皇子背后又有高贵妃和皇后,应当已结有自己的党派,且能够分庭抗礼。对两位皇子来说,若能争取到这位与陛下一母同胞,且圣宠优渥的长公主支持,不论是后宫中两位娘娘的路,还是两位皇子前朝的路,都能走得更稳当。”
谢老太太神色诧异,看向目光端直平视她的谢云初。
一个十三岁的小郎君,在距汴京千里之遥的永嘉,又无消息来源,怎会对朝局看得如此通透?
谢云初坦然受了谢老太太审视的目光,跪坐姿态挺拔如松,肃雅沉静。
她接着道:“若是孙儿没有猜错,这是大皇子借苏家的手,以金部主事这个位置,去试探长公主是否愿意助支持他!长公主没有助苏明航拿到金部主事,是不想过早的卷入党争之中,如今圣上正值壮年,谢府也应当效仿长公主,不能轻易被卷入党争!”
一向持重的谢老太太已从刚刚的吃惊变得认真,看着谢云初的目光发亮。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长姐这些年在苏家过的如何,怕是早已成了汴京城勋贵人家后宅妇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一次又出了长姐险些被打死失了孩子的事!”
“若长姐还不与苏家和离,皇后三皇子一党,定会以为大伯铁了心要上大皇子这条船,不论如何也不会让吏部尚书这样重要的位置落在大伯的头上,且……只要长姐一日不和离,三皇子一党便不会让大伯有出头之日。”
老太太并非寻常没有见识的后宅妇人,谢云初对朝局的见地和剖解,让她顿如醍醐灌顶。
小郎君澄净水灵的眼看着她,如清澈浅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