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 三章合一

大国崛起1980 大江流 4020 字 8个月前

川野清很嚣张,显然觉得许如意这是被逼迫后不得已就范,他笑着说:“许厂长,美国的时候我们聊的好好的,但回了国你就渺无音讯,如果不是有了点意外,你恐怕不会打这个电话吧。”

“许厂长,不要觉得低价就是万能的,事实上,黑马有的是,但活下来的没多少,你觉得呢?”

许如意淡淡地回:“如果黑马这么容易死,你们做这些小动作干什么?等着我死不就行了。”

川野清顿时没法接话了,他那边不吭声,许如意接着说:“说到底,你们还是怕我不提价吧,毕竟,高端设备你们卖不过德国瑞士,你们也就是凭借着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而如今,曾经做过的事情,被我做了,不但不太舒服,最重要的是,你们太知道这样的低价会给你们带来什么,就跟美国机床一样,摧枯拉朽,不过短短几年,就失去了一切。你们在害怕!”

“你!”川野清没跟许如意正面打过交道,没想到她说话这么不留情面,“许厂长,请你说话注意!”

许如意这会儿愤怒得很,而且她也不是那种压着的人,她直接说道:“我注意什么,你们想跟人合作,却偏偏没有半点诚意,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想逼迫我就范,让我注意?注意你们想办法毁我的订单吗?怎么,让我谢谢你?”

“因为你没有积极……”

他的话都没说完,被许如意怼回去了,“你就在京市,京市报纸上没有刊登我参加表彰大会的消息吗?不要告诉我你们不看,事实上,自从平江厂的事情后,你们不是购买了大部分市面上有影响力的报纸吗?”

被骂的狗血喷头,川野清很是恼火,直接问:“许厂长你这是不准备谈了吗?”

他以为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谁能收得住脾气,哪里想到,许如意的声音居然一下子缓和了,清脆的声音里带着柔和的音调,听起来简直悦耳极了:“川野社长,不是我不想谈,而是你们没办法让我谈。”

“其实你们的条件对我而言有吸引力,但并不多!”

川野清真想骂娘,那可是禁运技术,怎么可能吸引力不够?

“我们的销量很好,也有研发单位,假以时日,拿下这些不是问题。我为什么要用现有的眼见的市场和利润,换这些过一些年我也有的技术呢?说真的,这些技术对我们暂时是没用的。”

“我之所以愿意考虑,是因为这对我的祖国有用。你们不就是查明白了这点,针对我下的诱饵吗?怎么,刚干的事儿就忘了吗?你们这样随意的糟蹋我们国家的工厂,让我如何愿意跟你们谈呢?你太不尊重我们了。”

本身川野清是生气的,不过这两句话后,他倒是有些消气了,的确是如此,他就是做销售的,自然知道见人下菜碟。

当时选用这法子,其实也是因为津门汽车一厂跟许如意有合作,却忘了许如意更在意的是什么?而且最重要的是,她主动打电话,再解释原因,不就是一种妥协吗?

这还是要谈的意思。

川野清的声音也缓和了:“我想这是个误会,许厂长,你有这样的诚意,我们自然不会让这个误会继续。”

许如意接着说:“有些事电话里没法说,这样吧,要不您来一下我们厂,就以参观的名义,毕竟都是同行业,相互交流是正常的。我们好好聊聊。”

这才是正经态度,川野清立刻就应了:“没问题。”

等着挂了电话,他就狠狠地松了口气。

本身,他以为许如意是块难啃的骨头。

川野清和本部的人还是不太一样的,本部的人只能感觉到燎原厂突然出击,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但他才是在夏国生活的人,他太知道有什么变化了,是,他们压低了价格后,销量终于渐渐复苏。

但是,并没有如他们想象那样恢复到过去的水准——很多夏国工厂宁愿用稍贵一些的燎原一号,也不会购买他们的数控机床。

他开始只是以为他们是国企,这是被指派了,后来才发现,这种采购目前已经下放到各厂,随着改革开放,很少有上级单位进行指派了。真正的原因是,铣刀事件彻底让夏国人警醒,他们知道价格低,可是降下来的这4999块钱,远没有不卡脖子的燎原厂那么安心。

他们没有信用了。

而这个铣刀事件,在随后的无数次复盘中,即便没有证据,但古田和贝尔他们依旧认为,这手笔出自许如意。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好对付呢。

何况还不仅仅于此,他就是干制造业的,在被派到夏国之前,就是古田铁工所的销售部部长,他认识太多这个行业的下游公司,最多的就是汽车公司——因为燎原厂的异军突起,他其实没少打探相关消息,据他的统计,有个很不明显但令人吃惊的趋势——夏国政府从前几天就着手汽车生产线引进,各地方和车企都是异常的踊跃,但今年8月后,似乎这种踊跃打了折扣了。

汽车公司的同事们并没有引起重视,毕竟大部分还是对合资很追捧的,只是说,有部分工厂实在是不堪大任,不多多争取就放弃了。

川野清对此心惊肉跳。

鉴于此,川野清是非常希望这个协议可以尽快落实,不能燎原厂发展得太快,他们需要压住她——所以有些急了。

但现在看,显然,任何人都有破绽,就跟那位郝佳伟局长一样。

不过,虽然约定了见面谈的时间,川野清却没有立刻跟飞跃的人打电话——毕竟要合资是需要很多次谈判考量的,时间以月为单位,根本不用着急,他需要看看见面后许如意的态度,再进行决断。

要知道,社长给了他重要的许诺,只要他促进协议完成,就可以重回日本——那可不是灰溜溜的离开,而是升职,这在他们销量大幅度降低后,他已经不敢想象了,没想到机会又来了。

他需要谨慎——许如意在意这个,不也是筹码吗?

倒是白兴福想好了,就起了身。

这会儿已经是晚上六点多了,天还没暗,正是下班的时间,路

上到处都是人。

白兴福也坐不住,干脆骑着自行车回了一趟厂里,保卫处的老谢看见他,还挺惊讶:“你不是胃不行休息吗?怎么又来了?”

老谢跟他岁数差不多,原先是车间的一把好手,75年的时候,出了工伤,就剩下一只手了,所以调到了门岗来。两人没事,经常唠嗑,是老兄弟。可这事儿,白兴福却不能告诉他,只说:“我惦记着厂里,回来拿点资料。”

听着他这么说,老谢一面说:“你注意点吧,都这么大岁数了,该休息就休息,别总想着干活,岁月不饶人呢。”不过另一面又说,“厂长,咱是不是有变动啊,我今天怎么听着他们说,赵厂长带着人跑到了车间里,不知道量什么尺寸,一会儿说这个没用,一会儿说那个不要了的。”

那些设备虽然老旧,可都是大家的宝贝,白兴福只觉得愤怒,却又不好跟老谢说:“别管他,放心吧。”

说完,他这才去了办公楼,这会儿办公楼早就没人了,也方便他回了自己的办公室,作为津门汽车一厂的厂长,白兴福是个谨慎性子,但凡他过手的重要资料,都有留存,他拿出了其中几份,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份,一份是一厂这些年的利润表,一份是从80年开始,在专利运营中心他们申请的专利——其实还有更多,不过都是工艺,白兴福他们了解了专利的特殊性后,还专门请教了专利运营中心的吴海棠,她可是专家,最终决定,这方面不申请了。

二十年就失效了,万一那会儿还有用,不都给别人了。

这方面他的确小气,不过外国人也不大方,他专门了解过,那些汽车公司,所有的工艺也都是敝帚自珍,既然人家不给咱,咱也不给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