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因为公婆寄了东西来,苏小春特意写了封信,外加她自己做的一些养生茶寄过去。

尽管年后还得回北京,但苏小春认为这样更能表达她的心意。

虽然她平时看着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样子,可实际上她玲珑剔透,不是那种接了好还不识好歹的人。之前是被赵翎骗了,以为公公婆婆真不好呢。

为了这事,她还和赵翎闹了小半天别扭,让他以后不要这样逗自己,如果她心里真有疙瘩怎么办?

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生产队有老人家很会写对联,大家都会买好红纸在年前送过去。苏小春他们家也不例外,还配了一瓶墨水和一包白砂糖,总不能让人白帮忙。

三十早上去取了对联回来,赵翎负责贴,苏小春负责帮忙看有没有贴好。

其乐融融的样子,给李秋萍看得眼热。

“以前总觉得珍珍嫁得好就好,结果你看,去年嫁出去后到今年,连着两年都没法回来过年。”

从小豆丁到长成大姑娘,年年都在一块过年的,结果这一嫁人,就见不到人了。

现在看看,小春其实也忙,但人家年年回来过年。富贵呢,都已经是副旅了呢,不也陪着过年。

但苏小春这一年没在生产队,按照规定,他们是分不了肉的。可蹭一碗杀猪菜,倒没什么问题。

“你不是说我去哪你去哪吗?”

苏小春心里有计划,弄完论文科研成果也差不多到了尾声,后续她就不用再跟进了,到时候还是要回安城的。

李秋萍,“那还挺好的,小春有自己的事业能发展,她还年轻,孩子晚点要。”

她不怎么高兴的嗯了一声,不是很想搭理刘爱红。

苏小春听腻了八卦就去找姜秀秀,她带着小鹿坐在大队中心门口。

赵翎点头,其实他就是这么打算,小春自己就是个孩子,再要个孩子就是大孩子带小孩子,估计成天妈妈哭完孩子哭,那场面够闹腾的了。

“嗯。”

李秋萍也知道是这么回事啊,女儿在部队当军嫂,有吃有喝还安排工作的,比在生产队干农活可强多了。只是孩子不在身边,多少是想念的。

赵翎提着梯子放到墙角,听李秋萍这么说,笑了笑说起在部队的事。

今年生产队办了养殖场,专门养猪,据说养了十几头,交公粮以后除了留下做种的猪,能杀四头猪呢。

赵翎点头,“我随分配,之前接到消息了,分到安城。”

“小春你不懂,你自己没有兄弟姊妹,爹妈也不在。你婶子他们这边就是你娘家了,嫁人了没有娘家容易受欺负,你现在不懂,以后就懂了。”

孩子这个事,他目前没想法,小春更是没想过。所以还是顺其自然,等以后再商量。

苏小春眉头一皱,本来心情好好的,一看见刘爱红这心情就不好了。

相爱的人总是害怕分离的,但如果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重聚,这一段分离似乎也变得没那么可怕了。

苏小春就注意到赵翎和秋萍婶聊天聊天还时不时往她这边看,等人回来的时候揪着他裤腿。

她说得情真意切,眼泪扑簌往下流,边上那伙说八卦的婶子迅速围过来,七嘴八舌劝苏小春。

小春也是军嫂了,肯定能随军呢。

“在部队有很多人一块过年,其实也蛮热闹的。院里的嫂子们都会去大厨房帮忙做些拿手好菜,到了晚上,几百上千人一起吃饭。想家肯定也想,只是在部队不能随便请假,到休假的时候他们肯定回来看您的。”

“你和秋萍婶说什么呢?”

“以后春儿不得跟在你身边?”

“你看我-干啥?”

赵翎对杀年猪没兴趣,但苏小春有兴趣,每年杀年猪她绝不错过的重点节目。

“说打底也还是养了你两年,她可能也没照顾到,没必要整得老死不相往来,伤情分。”

虽然中间还要分开好几个月,但之后就能在一块啦!

到了大队中心,已经有不少人到了,爱讲各家八卦的婶子们凑到一块说得口沫横飞,苏小春抓着一把瓜子挤进去听两耳朵。爱抽烟的大爷们蹲在田边,说着听来的国家大事。年轻小媳妇们则聚在一起聊着结婚生孩子,自己男人体贴不体贴。带孩子的妇女则没有闲着的时候,大多要大吼大叫呵止着调皮的孩子。

按照向阳生产队的传统,年三十,杀年猪,家家户户分大肉。

四头猪,每家都能多分最少一斤肉。

刘爱红呜一下捂着嘴哭起来,“我高兴啊,我高兴啊,大哥嫂子他们,总算是可以放心了。我,我也能放心了,春儿,咱们到底是一家人,以前是婶子做得不对,今天婶子给你道个歉,你大人不记小人过,轻轻放过去吧!以后咱们,还是和和睦睦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