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有点不靠谱的李老二一家,也只是外家,不多来往就是。
大舅家也很好!
她喜欢这种大家团结努力一起向上的生活。
余桑突然想到这些,她全身充满了动力,又去菌房看了看平菇的菌坑,浇了些水。
她算了算家里的余钱,应该还有13贯多,吃晚饭的时候,余桑装着无心地问:“爹爹,我们家有钱了,是不是可以买田了?”
这13贯多钱,若说买上等田,是紧巴了些,家里还需要平时的开销,买田也还需要交契税,又有那牙人的辛苦钱得给,买上等田可能还差点,买中等田倒是够了。
不过那买田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买到的事,即使有钱,那也要有人卖才行,又不是现代超市购物,货品供应管够。
就算有田卖,那也得分远近,隔个几十里远,光是走路去种田就得累死,还需要买近的,这就得早点开始琢磨打听买田这个事了。
她终究是年龄小,不好暴露考虑这么多,只装着无意天真问问。
余满山端着碗吃饭,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家里的确有买一亩田的钱了,现在家里也没有其他大的开销,钱的确可以用来买田了,日子过得紧巴些不要紧,还是田重要。
再说还有万家脚店每隔几日一百多文的收入,第二茬平菇收获也没多少天了,就算遇到那合适卖上等田的,也能买上一亩了!
第二日,余满山就留心了起来,若是认识的知道有人卖田的,也嘱托他们有消息了来告诉他。
好说不说的,不知道是不是运气好,还真有一户人家要卖田!
那家人倒也不是家业破败了要卖田,而是嫌这田远,又不大,单独一块在这地方,想卖了去买块近点的田。
余满山激动地回来说:“小四还真是我们家的小福星!也幸亏她前日问了这么一下!娘,那田就在我们前面竹林下,不到一亩,中等田,虽然不是上等田,好歹近啊!”
中等田的粮食产量不如上等田,余满山继续说:“我是这样想的,这田近,明年冬天就拿来阳畦种菜,近一点,也不怕别人偷,也方便去摘菜!”
魏老太和阿李听完,也觉得很不错,赶忙出了屋门,下了院坝,院坝坡下是一片不大的竹林,二十来步路穿过竹林,就看到了余满山说的那田。
余桑和余三郎也跟着他们下来看了,余满山也在前头指路。
田不到一亩,但也不算小,长方形的,两端短,中间长,此时田里打理得很好,一垄一垄的,种了小麦,是梯田,田坎上还种了好几棵桑树,不过大冬天,桑树光秃秃的,也被剪了枝丫。
余家的钱完全足够买这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