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继续播放。
【说完民生,我们再来看经济方面——
隋朝有多有钱呢?
《贞观政要》记载:“(隋代)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1】
唐代杜佑曾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2】
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也曾对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3】
此时距离隋朝灭亡,已经多了二十年,距离隋文帝驾崩,已经过了三十三年,但那时候留下的粮食却还没用完,大家就可想而知,隋朝富到了什么程度?
根据《隋书》的记载,“(开皇)九年,陈平,帝亲御硃雀门劳凯旋师,因行庆赏。自门外夹道列布帛之积,达于南郭,以次颁给。所费三百余万段。”
——一次赏赐,就花出去了三百多万段的布帛。
“帝以江表初定,给复十年。自余诸州,并免当年租赋,十年五月,又以宇内无事,益宽徭赋。百姓年五十者,输庸停防。”
“十二年,有司上言,库藏皆满。”
“既富而教,方知廉耻,宁积于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
以及,“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4】
看到了吗?
隋朝的粮食,多到仓库都堆不下了,以至于隋文帝不得不经常减免税赋!
大业十三年,瓦岗军击破洛口仓时,曾开仓放粮任百姓取用,而此时,也是“老弱来者,几天几夜仍不绝于路”。【5】
1969年,洛阳的含嘉仓遗址出土,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依然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可见隋朝的富有。【6】
此外,顺便给大家科普一个冷知识——
或许有人会疑惑,粮食怎么可能放几十年?
这就是因为大家对古代储存粮食的机制不了解了。
隋朝的粮食够天下人吃五六十年,不代表这些粮食就是五六十年前留下来的啊,古代的粮仓,其实采用的是淘换制,即不停地用新粮食换旧粮食。
比如仓库的容量为一百万石,里面已经放了五十万石,现在又有七十万石要进去,那么,官员并不是只放进去五十万石,剩下的二十万直接用在别处,而是把里面的陈粮挪出来二十万,再把新的七十万放进去,等于说是不停地新粮换旧粮。
其实关于这一点,大家联系一下自己的生活,就明白了,家里的米快吃完了,肯定要去买一袋新米回来,但买完新米,大家是不是也会先把之前的米吃完,再吃新的?!
国家储存粮食,也是一样的,也是优先取用陈米,这也是在很多资料当中,朝廷给官员们发的俸禄都是陈米,需要官员自己去外面折换成新米的原因。】
……
粉丝们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啊!】
【知识点+1】
【同上,我才知道,古代是这么储存粮食的,之前还觉得这一段夸张了呢!】
【再看一遍,还是感觉隋朝好有钱!】
【可惜碰上了个败家子。】
【话说回来,隋文帝为什么会这么有钱,难道就靠从门阀身上割肉吗?感觉有点不科学啊!】
【当然不止是这样了,输籍定样加大索貌阅只是一方面,均田制也很重要,再有就是隋文帝鼓励开垦荒田,以及大一统后,人口增加等,具体解释起来太复杂了,总而言之,这是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他皇帝留下了贫穷的泪水.jpg】
……
“府兵制,均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