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大赞,他对杨坚,真是越来越欣赏了。
不过,欣赏完,他又忍不住眉头紧皱,“后世的朝廷,是怎么做到组织这么大规模的考试的?”
这要耗费多少竹简?!
而且看样子,隋文帝创造这套制度,是为了发掘寒门人才,可读书识字的成本那么高,寒门又是怎么负担起的呢?!
还不是一两个寒门,而是大批量。
否则,隋文帝完全没必要搞出这样一套有针对性的制度来。
“会不会是后世不用竹简了?”
天幕在叙述隋文帝功绩的时候,虽然是以影像为主,但偶尔也会穿插史料,再加上,影像当中,本来就有隋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片段,因此,李斯敏锐地注意到了纸张的存在,“臣观天幕上的文字载体,轻薄又简便,若其能够大规模生产,寒门能崛起,朝廷能组织科举,也就不奇怪了。”
嬴政微微一怔。
他其实也注意到了纸张,只是,他之前把那当成是跟丝绸一样,贵族专用的奢侈品了,倒是没往这个方向想过。
“后世人才济济,真乃盛世啊!”淳于越忍不住感叹,“也不知这轻薄如蝉翼的书籍,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嬴政看了他一眼,没搭理,转而吩咐赵高,“派人去问问墨家,可能仿制?”
“是。”赵高答应一声,就赶紧下去安排了。
……
“……科举制?”
刘邦啃完鸡腿,随手用衣服擦了擦油乎乎的爪子,旋即摸了摸下巴,“不错,好东西!”
萧何皱眉,“可是陛下,这其中的抛费……?”
他没阻止对方。
因为眼下这个时代决定了,即便是朝廷推行科举制,能有资格参加的,也只能是贵族后裔,他们的利益并不会受损,至于子孙后代如何,呵,等平民都能读起书的时候,朝廷阻止也没用了。
“不让他们用竹简书写,不就行了?”吕雉淡淡地道,“可以直接当面问答,如此,还省得有人滥竽充数了。”
她跟刘邦是不对付。
但在让大汉好这方面,两人的利益却是一致的。
……
汉武帝时期。
刘彻也在跟大臣们商议推行科举制。
不过,因为他并非开国之君,眼下又年轻,威信不足的缘故,倒是遇到了一些阻力。
好在,跟汉初一样,只要造纸术没出现,任凭朝廷用什么办法选拔人才,最终都只能局限在贵族子弟当中,所以,在刘彻让出了一部分利益后,倒也勉强通过了。
同理,文帝时期,景帝时期,也都差不多。
并且,由于两人比较年长,对朝堂的掌控力更强的缘故,推行起来反而比刘彻更容易。
还有昭帝和宣帝时期。
虽说是霍光掌权,但霍光对大汉的忠心毋庸置疑,这又不会影响他的利益,所以,得益于他的一手遮天,直接就给通过了。
但之后的皇帝,就没这份“幸运”了。
从汉宣帝往后,西汉的皇帝一个比一个烂,东汉又是门阀崛起的节点,魏晋南北朝更不必说,皇帝倒是想实施,可除非他们不想干了,否则,没人敢跟整个官僚群体对着干。
尤其是蔡伦发明出造纸术以后的节点,官员们更是恨死蔡伦,恨死隋文帝,也恨死天幕了。
——这不是明摆着要掘他们的根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