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人,都只是在两人的基础上,缝缝补补。

三省六部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分权。

三公九卿制最大的弊端,就是相权过于集中,因此,动不动就会出现权臣当道,皇帝沦为傀儡的情况,但大家再看隋朝之后,这种情况是不是就少很多了?

王朝末期,虽然还是会出现君权势弱的情况,但说真的,那些跟朝廷的制度没多大的关系,而是跟兵权有关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原因就在于,三公九卿制之下,丞相一个人就拥有决策权,审核权,和执行权,他不需要经过皇帝,就可以把事情给办了,可隋文帝却将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大大降低了权臣出现的风险,维护了王朝稳定。

其中最明显的差别就是,秦汉时期的丞相,是可以开府的,丞相府就相当于是一个小朝廷,但大家再看隋唐以后,还有丞相这么干吗?

是他们不想吗?

不!

是他们做不到了!

因为制度不允许!

而隋文帝的这种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直到我们现在,都还深受影响。

此外,隋文帝对于地方官制的改革,同样令人瞩目。

我们大家都知道,秦朝灭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基层的控制不足。

隋文帝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出台政策,规定地方的佐官,也要由中央任命,同时,还制定了异地为官和三年任期制度,这同样大大增强了中央集权。【2】

隋朝以前,无论是汉朝的察举制,还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选拔出来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在家乡直接出仕。

这简直太方便对方强取豪夺,鱼肉乡里了啊有木有?!

即便是偶尔有异地为官的情况,但因为官员上任之后,要从当地人里面任命佐官的缘故,很多时候也难免受到掣肘,要么是被地方豪强联手架空,要么就是为了政绩过关,不得不向对方妥协,而隋文帝的政策,就有效减少了这部分情况的发生。

此外,隋朝以前,官员们是没有任期这一说的。

至少明面上没有。

很多人都是在一个位置上干到死,想换位置,不是上面有人提携,就是需要特殊机缘,当然,犯了错,被贬官,被清算也可以

这种情况,一来是整个官场都如同一潭死水,官员们动力有限,在升职无望的前提下,可不只剩下捞钱了嘛,受苦的还是百姓,二来就是很多人才被埋没,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三来,官员们无法通过正常方式升迁,就少不得会琢磨歪门邪道,这对整个官场的风气,也有着极大的不良影响。

隋文帝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于是,就制订了一整套制度,从各个方面改善了官场的风气。】

……

弹幕上都惊呆了——

【好家伙!感觉我对隋文帝的印象,都要被阿婆主颠覆了!】

【+1,我才知道,隋文帝原来怎么牛!】

【同上,以前我只知道隋文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还真不知道,他对地方官制也动手了。】

【原来官员三年任期,是从隋文帝这里开始的。】

【啧啧啧,这是一刀接一刀地从门阀身上割肉啊,他竟然没翻车?!】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隋文帝的厉害!】

【是啊,想改革官制,岂是那么容易的,华夏历史上,除了少数几个皇帝之外,换成别人这么干,怕不是要落水而亡了2333333】

【楼上,我怀疑你在内涵我明→_→】

【不用怀疑,我就是在内涵你明hhhhhh毕竟,众所周知,明朝皇帝易溶于水】

【说起明朝皇帝,阿婆主抽空评价一下老朱呗】

【咳咳,朋友们,跑题了,说隋文帝呢,麻烦不要ky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