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想做的事情,没有做不成的,哪怕满朝文武都反对,皇帝也能凭借个人的权威,强行实施,做到这一步,才算是拿到了入门券,有资格角逐“千古一帝”的称号。
而遗泽维度,就是真正评价“千古一帝”的关键了。
千古一帝!
“一”重要,但“千古”却更重要。
简而言之,就是要求一个皇帝在说一不二的基础上,还要有能够遗泽千古的功绩,如秦始皇的郡县制,大一统,隋炀帝的科举制,大周女皇的糊名制,明成祖的永乐大典等。
另外,这里再解释一下——
有很多人觉得皇帝的私德对治理国家并没有影响,但阿婆主并不这么认为,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想想那些流量明星的粉丝,偶像对普罗大众的引导意义,可见一斑,而古代的皇帝相较于流量明星,榜样的意味无疑更重,若其本人不修德行,上行下效,可想而知,会引得多少人争相模仿。
唐太宗得位不正,自此以后,唐朝政变不断,正常继位的皇帝不超过五个,便是最好的例子。
同理,皇帝的个人素养,同样会引导这个社会的风气。
皇帝喜文,王朝文气昌盛,皇帝喜武,王朝武德充沛,而若是皇帝喜爱奇珍异宝,那底下的官员争相进献,官场风气可想而知。
而能力的重要性,更不必说。
此外,千古一帝的评定,在建立在其他维度合格的前提下的,若一个皇帝连本职工作都没有做好,那创造的千古功业再多,也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就像是玩游戏时的主线任务,支线任务,和隐藏任务,连主线都没通关,即便是把支线任务和隐藏任务全做完了,又有什么用呢?!
最后,再说一句题外话——
阿婆主在评价皇帝的时候,也会考虑到皇帝们所处的具体环境,身处乱世和身处盛世,出生于王朝前中期和出生于王朝末期,等等等等,都不会一刀切。
就好像我们现在高考为什么要分卷分榜?!
还不是大家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一样,你让新疆的考生跟北京的考生做同一套卷子,这合理吗?!公平吗?!
同理,在评价皇帝的时候,阿婆主也觉得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一个皇帝的功过,必须要先弄清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还是他本人的决策造成的。
评价皇帝如此,日后阿婆主评价大臣,皇后,诸侯,等其他群体的时候,也是如此,但那时候,具体的评分体系,肯定就不是这样了。
好了!
废话不再多说,让我们这就进入今天的正题吧!】
……
听完这一段,皇帝们顿时神色各异。
秦朝。
李斯激动不已,“陛下,连仙神都说郡县制乃千古功业,臣为陛下贺!为大秦贺!”
嬴政淡淡地看向一旁的王绾,“丞相还有何话说?”
王绾脸色灰败,“臣糊涂,还请陛下恕罪。”
嬴政没接这个话茬,而是重新将注意力投向天幕,旋即微微眯了眯眼,“唐太宗,隋炀帝,大周女皇,明成祖,……”
这就已经四个朝代了!
“陛下息怒。”get到他言语之中的深意后,大臣们顿时跪了一地,惶恐不已。
“…………都起来吧!”嬴政的脸色虽然不算太好看,但也没有迁怒,“后世子孙不争气,与列位臣工何干?”
嘴上说着希望大秦传至万世,但有商周的例子在前面,当得知大秦被推翻的时候,嬴政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只是,他心中暗想,周朝都八百年国祚了,大秦绵延个千年,不过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