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没有辣椒,没有辣椒的火锅就少了一半的滋味。

但火锅依旧是周霜霜最喜欢的食物之一,火锅在大魏不叫火锅叫暖锅,生鱼片也不叫生鱼片,叫鱼脍。

但这年头的鱼脍,周霜霜是不敢吃的,万一有寄生虫,她怕治不了直接嗝屁了,所以这鱼脍她打算拿来涮暖锅。

大兴宫,听见琼王在外求见,庆德帝握着筷子的手停住了。

“传吧。”

这还是小六第二次来大兴宫求见,怕是有什么难事。

徐琛恭恭敬敬行完全礼。

庆德帝看着瘦弱的儿子,心头忍不住一软:“坐下陪朕用膳,赵福把去年琼王送的桃子酒拿来。”

拿桃子酿酒的,他也就只见过这一个。

庆德帝不喜欢吃水果,尤其是带毛的桃子,但大概因为这桃子酒是儿子酿的,喝起来竟还觉得不错,只是太少了,每年就这么一坛,他也是偶尔才会饮几杯。

酒香夹杂着桃香,并不浓郁,但却十分契合,咽下去后,还会有回甘,带着淡淡桃香味的回甘。

庆德帝面色怅然,往后他怕是再也收不到桃子酒了。

“父皇,儿臣在琼州的王府还未建,工部营造司的官员是否要和儿臣一同去琼州,主持督建王府。”

庆德帝点头,王府总是要建的。

“朕让工部营造司的刘秉忠去,工部有自己的工匠,材料采买也有固定的商户,朕让他安排,图纸在你离京之前确定好,剩下的全交给刘秉忠,不过路上的安全你要负责。”

“儿臣有八千护卫军,自然要负责路上的安全,只是这八千护卫军一路上的嚼用,还有到了琼州之后,当地恐怕也买不到太多粮食,儿臣能不能带半年的口粮走。”

庆德帝是行军打过仗的,八千人马半年的口粮,恐怕要四千多斗,陪小六去琼州的也不止这八千人。

“朕再给你五千斗粮食。”

“还差锅。”

“两百口铁锅。”

“这么多人和东西,我们总是要过海的。”

得,庆德帝听明白了,这是在要船。

琼州只有一州之地,四面环海,人少地少,当地还有许多夷族并没有臣服,他不觉得小六在琼州能威胁到中原,所以这船他可以给。

“海船最大可以载重六百人,朕给你十艘船,折返两三趟就足够所有人渡海了。”

徐琛一边琢磨着将来给父皇送坛灵米酿的米酒过来,一边脸不红气不喘的继续要东西:“船工,还有修船的工匠,儿子也需要。”

给给给。

“琼州树多林深,儿臣想多带些斧头和锯子过去。”

庆德帝:“还有吗?”

“上次儿臣没想周全,父皇将给儿臣的十万两白银换成了五万两黄金,这次可以换回去。”

“朕不差你那点黄金。”庆德帝笑道,儿子问他要东西,还要这么多,反倒让他心里头觉得舒服,“周氏是个有成算的,有她在你身边,朕就放心了。”

他去年之所以选周氏做小六的王妃,一是因为周氏是康安伯的长女,善经营。康安伯家底子薄,可在京中的几个铺子都经营的有声有色,多是周氏在出力。

二是因为周氏细心。

除了开国那一批爵位外,先帝在位时也好,他也好,被封伯爵的就只有周世仁一个,周世仁的军功其实也不足以封伯,这个伯爵的功劳主要还在牛痘上。

周氏心细,在庄子上看到留有痘印的牛,便试着以牛痘代替人痘,牛痘获取更安全,接种后的反应更小,接种牛痘的孩子成活率更高,这是造福万民的大功绩,周世仁因此封伯。

现在看来,当初赐婚的决定果然不错,周氏应该能在琼州照顾好小六。

满桌的菜品,徐琛除酒水外,却只动了两筷子——一块牛肉和一片鱼肉。

庆德帝用的也不多,如果有人记录过庆德帝的食量,就会发现他只吃了往日一半的量。

半个月来,派人询问甚至亲自问过许多高僧和有名望的高人天幕之事,天幕的出现匪夷所思,历史上、传说里都没有过,越是神秘,便越会让人倾向于相信,庆德帝就是这样。

在天幕之人口中,早产的小六活到了百岁高寿。

庆德帝仔细琢磨过小六的养生之道,或许就在这少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