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话还未说完,朱祁镇已经策马离开。
无奈之下,大军只好跟着出发,然而天幕无处不在,将士们不必抬眼,光靠声音就能听清内容。
【由于此次出兵仓促,准备不足,大军出发不久,尚未到大同府,军中就开始断粮,不断有饿死的士兵被遗弃在路上。加之前方败绩频频,军中士气十分低落。这种情况下,众多官员上表请求暂停前进,均被王振拒绝。
明军到达宣府时,遇上了大风雨,随行官员再度提议回军,王振拒绝,并大发雷霆,众人胆颤,以至于当时的成国公朱勇向他请示汇报,都要跪着膝盖进去,态度极为恭敬。
当时的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多次请求皇帝回京,触怒王振,二人被罚跪在草地上。】1
正统朝。
边走边听的朱勇,闻言面色一白,步伐迟滞。他察觉到周遭有许多目光落在他身上,或是惊诧、或是探究、或是鄙夷。他将头埋得更低了。
邝埜和王佐皆是摇头叹息,叹君主宠信奸佞,叹那些背井离乡却被饿死的士兵。二人凑在一起小声低语,思考着怎么劝谏君王。
文臣想的是规劝,脾气粗暴的武将则是盘算着,能不能悄悄杀了王振,以绝后患。
而宣德朝的朱勇,一脸愤慨,他取下墙上的宝剑,一把劈开面前的书案,破口大骂,“阉狗王振,欺人太甚!”
说罢,便匆匆进宫。
他不信这般误国辱臣的奸佞,皇上还能留着不成?
【一意孤行的王振,催着大军来到了大同,准备继续北上。这个时候他遇到了郭敬,郭敬便是大同的镇守太监,七月战乱时躲进草丛里,逃脱一死。
郭敬将前方战事的惨烈告诉王振,王振听完后心生惧怕之意,就劝说朱祁镇班师回朝。朱祁镇对王振宠信非凡,几乎是言听计从,立马同意班师回朝。】1
正统朝的人们松了一口气,回去了就好啊。
朱瞻基一直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但胸腔闷闷的,那儿憋着一团郁气,上不去下不来。他儿子这大张旗鼓的亲征,丁点功劳没捞着,途中折损了不少兵士、粮草,还寒了臣子们的心。
他都不知道明日上朝该如何面对朱勇、邝埜他们。
朱瞻基苦恼着,可天幕中的声音又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