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为主要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必须以激烈手段改变的地步。而通常都由农民率先揭竿起义。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当地主阶层占有越来越多的土地,农民就只能沦为佃农。
农民唯一能养家糊口的来源就是土地,当他们的土地被地方地主(也包括官吏)抢走,再遇上天灾,农民只能沦为佃农,当遇到天灾时,他们依旧无法生存就只能成为流民。当流民的人数越来越多时,这股势力就连县衙也不能小觑。他们会利用组织武装力量夺取县城,又因为不懂得治理地方,只知索取,也必定被朝廷围剿。
而那些夺走农民土地的地方富豪由于掌握更多资源,实力增强,会削弱中央集权。当中央对地方的掌控越来越弱,财政来源就会越来越少,王朝被推翻也是必然。最终群雄逐鹿,胜者为王。新皇登基后,土地也会重新分配。新的统治者会免税三年,让百姓安稳生息以巩固自身统治。
三百年一次轮回,没有一个王朝可以逃脱这个宿命。
想要让百姓不造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实行土地公有制,没有买卖就没有剥夺。农民的田地就不会被豪强们夺走,国家政权也会一直稳定下去。
崔文忠拿着报纸和信立刻去书房,找到父亲,好说歹说让他先看完两份报纸。
崔老太爷眉头越皱越紧,这无疑是一篇颠倒朝纲之举。王莽篡朝时就实行过王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
这文章通俗易懂,道理也说得通,但在崔老太爷看来却是一文不值。
崔老太爷不屑地勾了勾嘴角,“她只说土地兼并会导致王朝不足三百年,可为何不知自己此举会令她的统治连二十年都撑不到?”
王莽篡位仅十五年,就因为触及大地主,官僚及商人的利益被砍死。
现在陆蓝紫此举比王莽只多不少。毕竟王莽当时可没有将母姓冠于父姓之前,她颠倒尊卑之举只会加剧她的灭亡。
崔文忠摇头,“父亲,王莽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百姓未受其利,先受其害。而她的改制却不同。她给的高产种子可以活万千百姓,她还免费为百姓开智。她无需儒生为她彰显名声,那些无产者会世世代代记得她好,为她著书立说,奉她为圣人。而且她还有更为先进的武器,在流水县时,我就亲眼见她杀过流寇。”
崔老太爷捏着报纸,眼眸幽深,许久不曾言语。
崔老太爷这一拖又是半个月,这天他在书房练字,他的大儿子崔文耀从外面急匆匆归来。令儿是大朝会,上完朝要去衙门处理庶务,他怎么这个时间就回来了?
崔老太爷满脸不赞同,“你三弟任性妄为,你莫要学他。”
崔文耀喘着粗气,没有辩驳,而是将今天大朝会上发生的事告诉父亲,“去江南剿贼的将士们回来了。皇甫松拿下贼首郭正目和李太,出兵流水县,却在县城门口,以一万大军败给女贼寇。”
崔老太爷拿笔的手顿住,墨水滴入在宣纸之上,他搁下笔,目光灼灼盯着大儿子,“哦?女贼寇有多少人马?”
崔文耀面露古怪,似乎觉得难以启齿,但最终还是咬牙吐口,“只有六百人。”
崔老太爷惊讶张了张嘴,崔文耀知道父亲想问什么,他也没有吊胃口的意思,竹筒倒豆子全说个干净,“听说那女贼寇有一种先进的炮弹,射程极远,皇甫松预估有误,进了射程之内,他和几个副将当场毙命。只有几个小头目逃了回来。那一万士兵全部被抓。”
崔文耀说完,迫不及待发表自己的竟见,“三弟所言非虚,那女贼寇确实有仙器。”
彼时的大荣也有炮弹,还是改进西洋武器的红夷大炮,但是它的最大射程有十里以内,但有效射程仅有二里,远远不及对方。
这已经是大荣能拿得出最先进的武器,却没有敌对势力先进,可见那女贼寇想要一统天下绝非痴人说梦。
崔老太爷心脏一阵巨烈狂跳,想到小儿子的谶语,他在短暂的震惊后,飞快下了决定,叫二儿子和小儿子进来,将崔氏产业全部变卖,并细心叮嘱两人,“一定要掩人耳目。不能引起注意。”
崔氏门第显赫,一举一动都受政敌瞩目,此番动作不算小,尤其要注意。
崔氏这边忙活,朝廷这边也是大惊失色。
江南发生动乱,朝廷是非常重视的,这跟举国上下赋税有三成来自江南有关。而且江南是文学荟萃之地,朝中许多大臣都来自南方。祖籍被反贼占领,他们焉能沉得住气。
陆蓝紫占领流水县,松江府的守军压根没往上报,但是锦衣卫天下耳目,自然将此事告诉内阁和皇帝。不过他们并没有将陆蓝紫一介女流放在心上。
河南出了干旱,朝廷急于安抚流民,一时抽不出空管她,等安抚完流民,就会抽出空收拾她。
当郭正目和李太造反,短短数月时间就占了三府之地,朝廷这边也缓过劲儿,让皇甫松下去围剿。
朝廷这边对战事是胜券在握的。郭正目和李太出身不高,不过是草莽之辈,这类人起义通常具有局限性,只要朝廷这边粮草充足,武将世家出身的皇甫松一定能将二贼拿下。捉拿陆蓝紫,其实只能算是顺便,谁叫流水县离常州府那么近呢。
但是万万没想到,把郭正目和李太一举歼灭的皇甫松居然会败在他们从未放在眼里的女流之辈手里,而且皇甫松尸骨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