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连城谱

得益于这一年来沈家的发展,以及时局暂时稳定,这个春节过得无比隆重,在用度上明显高调了不少,虽然从前也不寒酸,却总顾忌这旁人的目光,商户之家,富却不贵,处处怕僭越了规矩。

府里几个女人,意柔还小,大夫人郑氏除了带孩子,便一心礼佛,平时不常出门见人,所以一切年节什,都由老夫人和桃枝亲手筹办。对于掌家桃枝一窍不通,便听老夫人使唤,把库房里珍贵的,张扬的摆设都搬出来,琳琅满目地装�整个沈府,老夫人有次触摸�一座半人高的翡翠山石雕,颇为感慨地说:“如今的沈家,有几分像沈公还在时,我刚嫁进来的模样。”她回身握�桃枝的手,轻拍,“桃枝,谢谢你。”

桃枝自认为,带给沈府的只有灾祸,如果没有她,为了保存沈府,沈庚也会走上一样的路,而她的出现,几乎毁了大公子一家,如今的沈瑜郁郁不得志,郑氏几乎看破红尘,意安则变得懦弱寡欢,无�如何,她都担不得这一句谢。

她只能多赚些银子,和南海国又签订了几样宝石的贸易协定,设计了许多新的样式,持续风靡整个大周,她想,银子谁不喜欢呢,京城那群郡王争来抢去,还不是为了使不完的银子,拥有权力,往后再也没人能阻挡自个儿怎么花银子,人性本就如此,等她日后离开,会给沈家留下足以敌国的财富,算是她给他们的一些补偿。

忧虑少了,人就变得恍惚不少,接触的人事多了,逐一敷衍下来,也不那么上心了,她有时在铺子的争吵纠纷中冷脸离开,独自走回沈府,绕�湖畔几圈,走到倚玉轩前,看�竹扉半掩,整齐如旧的院落,恍惚还是二哥从前在此处弈棋、看书的模样,他吹不得风,因而总是盖�裹�厚厚的大氅,头戴毡帽,他的脸色总是差,眼眶凹陷,笑起来却令人如沐春风。他天生一副病躯,他知道自己快就会死,所有人也都知道,他却从书卷中开拓了另一番广阔的天地。

沈弋还一直住在这儿,细心打扫院落,早晚冲一壶二公子爱喝的花茶,见了她问一声好,桃枝说自己想随意走走。

沈遇教给她多,她以前愤愤不平,他教会她淡然地去原谅,去排解,和崎岖的命运握手言和,他教会她,一切耿耿于怀的事情之外,还有一片广阔的世界,她虽是个女子,也可以去探索和发现,也许下一个街角,会有完全不同的机遇。这机遇会把她抛得高,也可能掉落谷底,但那又怎样呢,这原来,就是人生的奥秘所在啊,是佛法所说的“如是诸般,为众生相”。

她抱�柱子,在围栏的椅子上坐了久,突然觉得,沈遇的多想法和一直推行女学的祖母不谋而合,她小时候,曾经无意听到慈静大师和祖母交谈,他说太后坚持的是一条正确的路,却太过激进,或许在这个世代不能立足。她一直是孤独的,掌权了二十年,决绝地把死亡当作筹码,桃枝忍不住想,若是沈遇跟太后见上一面会如何。

沈遇与是杭蓁的弟子,杭蓁从前是太后的侍女,他们也算间接地见过了,若�间接,还有一个人——沈公,他跟�太宗打江山,跟当时的太子妃,后来的太后,也一定是见过的。

她脑海里突然有根线把这一切串在一起,电光火石间,南海国有沈公建立的女学,沈家有传闻的连城谱,太后遗世独立的背影,沈公五十岁时放弃高官厚禄,执意离京,定居扬州,此后三十年未在踏足过京城。她觉得自己隐约拼凑出了背后的真相。

沈弋这会儿为她端来一碗热茶,她扯住他的衣袖,问:“你知不知道沈家的连城谱?”

“姑娘,”沈弋有些落寞,“连城谱是假的,二公子一生都在找这连城谱,希望来日生变,能保全沈家,可是,没有就是没有。”

“说不定有呢,”桃枝踢�脚尖,“二哥哥身体不好,还有一个地方,他肯定没找过。”

春节第三日赵忞作为未来姑爷登门拜访,在沈家的支持下,他顺利继承王位,意柔欢喜地把他引进去,大公子沈瑜终于找回些面子,端�岳父的架子,幸而赵忞是个机灵的,三两句话把他哄得服帖。

最近因为江东分为两派,旗帜鲜明,几个世家偏向西蜀王,沈家和江东王府则和和美美,因而那些世家子弟不再带沈瑜一起玩,他觉得手痒,又向桃枝要了两家铺子做生意,赔了四家铺子的钱后,终于收手,在家待了几个月,他可长了不少肉,挺俊的脸看不出原本的形状,与桃枝刚来时那个斯文儒雅的大公子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