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太握住林青青的手不住点头,说挺好的,又问他们什么时候结婚。
围观的人闻言跟着起哄,
林青青不大好意思看向谢巍,谢巍脸上带着笑,语气肯定:“今年肯定结婚。”
李老太听了问:“马上就要过年了,那你们不是这几天就要结婚了?”
旁边一个和谢巍五分像,看着斯斯文文的青年笑道:“您那是农历,巍子说的是阳历,阳历今年才刚开始。”
李老太面露失望:“这样啊。”
介绍完外公外婆,谢巍又指着他们身边站着的中年人。李杏芳总共有八个兄弟姐妹,但活下来的只有五个,李杏芳排行老二,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长辈介绍完了,还有他那些表兄弟姐妹,加起来有十来人,今天都来齐了,然后是表侄表外甥。
一连串的介绍下来,林青青只有一个感受,谢巍外家人可真多啊!
这么多人,长辈她还能记得,表兄弟姐妹勉强不喊错,到表侄表外甥就不行了。好不容易介绍完他们,谢巍才指着和他五分像的青年说:“我二哥,谢青山。”
谢青山和谢家另外两兄弟不太一样,大概是因为教书的缘故,看着更斯文也更爱笑,态度十分和煦,又把儿子谢远鸿叫过来认识林青青。
谢远鸿今年才四岁,生得白白胖胖,就是不太爱理人。谢青山叫他喊人,他嗯嗯啊啊不太愿意,最后没办法才不情不愿地喊了声三婶,不等林青青说话又跑去跟其他孩子玩。
林青青伸出的手僵在半空,不尴不尬地收回去。
谢青山也觉得有点尴尬,无奈说道:“这孩子比较害羞。”
“小孩子是会害羞点,大点就好了。”林青青附和说道。
谢巍则皱起了眉头,在他看来,这不是害羞而叫没礼貌。他三年前回来就看到过他二嫂怎么带孩子,基本是由着他的性子来,当时他就觉得谢远鸿比其他孩子要娇气。只是他娘说小孩子都这样,再大点就好了。
如今三年过去,谢远鸿性格不但没有变好,反而变得更没有礼貌了。
谢巍觉得,如果现在不纠正,放任他这么下去只会更难改。但考虑到今天人多,谢巍没有立刻说出来,打算更过两天再跟谢青山提一提。
谢青山过后,谢巍又介绍了他姑谢玉梅,至此谢家这边的亲戚基本介绍完了。
……
古时候结婚都是三媒六聘,发展到现代很多流程都省略了,但重要的不能省,比如下聘。当然,如今聘礼不叫聘礼了,改成了彩礼,在定亲的时候给。
所以酒席之前,所有宾客汇聚到堂屋,等着这一重要环节开始。
李娟爱凑热闹,拉着王凤霞挤到了最前面,按着堂屋中间站着的林青青和谢巍,她压低声音和王凤霞咬耳朵:“你觉得谢家会给多少彩礼?”
王凤霞低声说:“肯定不会少。”
谢家看中林青青是大队里出了名的,自从上过谢家的门,李杏芳隔三差五叫林青青到家里吃饭不说,平时也没少给她送吃的。还有今天,连李杏芳的爹娘都过来了……
想到这里,李娟嘀咕说:“少肯定不会少,不过你觉得有多少?我猜一百。”
一百彩礼在农村不算少了,普通人家要攒两三年才能拿出来。她是因为知道谢巍工资高,才会猜这么多。
而王凤霞只是摇了摇头,却没有去猜具体数字。
果然,等谢家请来念彩礼单子的人说到两百的时候,屋子里响起嗡嗡声,李娟也一脸震惊,消化过后跟王凤霞咬耳朵:“谢家可真大气!”又问她怎么不惊讶。
王凤霞解释说:“我听说谢团长二哥娶媳妇也出了两百彩礼。”
除了彩礼外,谢青山还买齐了三大件,当时她刚来到兴丰大队,听人念叨了谢家这场婚礼小半年。
有谢青山结婚的隆重在,如果谢巍只给两百彩礼,倒也不算多。
王凤霞正想着,就听念彩礼的人继续往下念:“上海牌手表一块……”
李娟咋舌:“还有啊?”
但这还没完,除了手表,还有自行车和缝纫机,当然,单子上也写明了,因为林青青婚后随军,所以这两样东西暂时不买,钱票交由林青青收好。
“这加起来得有七八百了吧?”李娟拉着王凤霞嘀咕说,“谢家家底不得被掏空了?”
王凤霞闻言笑了笑,一看她笑,李娟也反应过来。
普通人家娶媳妇一百彩礼要攒两三年,但谢巍工资高啊,按级别他一个月工资就有一两百。而且他在部队没什么开销,七八百块钱,一年就能攒下来了,根本不用谢家给他出这个钱。
是她
犯傻了。
李娟想着,也不由得羡慕起林青青来。
虽然早几年就有了结婚三大件的说法,却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毕竟一只上海牌手表就要一百左右,缝纫机、自行车也都不便宜,买齐起码得要四五百。这还只是钱,票更难得,一般单位也就年底评先进奖励一张。
这还是在城里,农村想置办齐三大件更不容易,结婚能有其中一样就足够吹嘘的了。
像谢宝山,结婚能买自行车也是因为他运气好,头一年年底刚因为干活卖力评上了劳动标兵,大队里奖下一张自行车票。
而谢青山结婚的时候,是女方那边非要三大件。谢青山当时求爷爷告奶奶,才换到一张自行车票一张手表票,缝纫机票实在寻摸不到,就想商量少一样行不行,但他媳妇娘家不肯松口,婚事一直僵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