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之得了提示,试探道:“卧冰求鲤?”
王羲之又问:“睢陵公有何显绩?”
这个人又是谁?王慧之几乎把这几个字顶在脑门上,这回他学乖了,自以为不着痕迹得看向图恩。图恩还给他指鱼缸,又指了指挂在墙上的刀。难道这两称呼说的是同一人?王慧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声答道:“吕虔佩刀。”
王羲之笑而不语,“可诵《训子孙遗令》?”
这可要怎么提示?图恩懵的,王慧之也懵了。学生在下面捣蛋,以为竖起一本书老师就看不见了,其实站在讲台上,看得一清二楚。王羲之大笑,侧头问图恩:“幺娘可能诵?”
图恩这才知道让人看穿了,给堂兄卖好没卖出去,红着脸道:“孙女无礼,愿试诵之。”
“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不有遗言,使尔无述……”
女童声音清亮,在厅中缓缓响起,一家子都含笑听着。等图恩背完了,王羲之又问,“先有卧冰求鲤,后有吕虔佩刀,先公何以如此?”
卧冰求鲤是继母刁难,才让字休徵、爵睢陵公、官至太保的王祥寒冬腊月脱了衣服,卧在冰上,感动鲤鱼,让苛刻继母无话可说。这是最出名的二十四孝典故之一。少为大众所知的是,二十四孝还有另一个典故,“王览争鸩”,也是王家人。王览乃是卧冰求鲤典故中恶毒后母的亲儿子,听说母亲要毒杀兄长,每次吃饭都抢着试菜,兄长喝水自己也要先尝一口。以此在母亲毒手下保全兄长,王览的名声仅此于王祥。
更厉害的来了,吕虔佩刀说的是,吕虔有一把佩刀,工匠观看,以为有此刀的人一定会登上三公之位。吕虔对王祥说:“我不是可以做三公的人,这刀对我说不定还有害。而您有公辅的器量,所以送给您。”王祥坚决推辞,吕虔强迫他才接受。王祥临终前,又把这把刀授给他弟弟王览,说:“你的后代一定兴盛,足以配此刀。”果然,王览的后代之中多贤才,他们现在坐在厅堂中的一家子,都是王览的后代,子孙繁茂、人才辈出。
世家的复杂就复杂在这里,每个人有名、字、号、官职、爵位,世人可以用任意一样来称呼他们。若是十分有名的人物,你还要注意他格外出名的事迹。比如王祥亦称“孝圣”,比如王羲之被世人打趣为“换鹅贴主人”。
每个词都有典故,说句话都是历史,在这样氛围中熏陶长大的孩子,怎么会不优秀?
当然,对小孩子十分不友好也就是了。
话题扭转回来,王羲之问的是,之前王祥被“卧冰求鲤”的折腾,怎么到了晚年还能“吕虔佩刀”呢?被苛刻恶毒对待,却以德报怨,为什么?
“先公至孝仁厚。”图恩笑答。
“你们说。”王羲之指着一屋子的孙儿道。
“海沂之康,实赖王公:邦国不空,别驾之功。”有人引用了这句,这是当时人们歌颂王祥的民歌。
“公在正始,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致清远,将非以德掩其言乎!”也有人引用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的评价。
王羲之听诸多孙辈、曾孙辈引用前人先贤语录,颔首微笑,见众人说得差不多了,才看向图恩:“幺娘以为呢?”
图恩刚帮堂兄作弊被抓,不敢再出幺蛾子,舔着脸装害羞:“兄长、侄儿们说得对。”
“他们说的是自己的见解,幺娘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