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254,要感恩

“我看看要带些什么回去?”

安荔浓从练习本上撕下一张纸,“徽章肯定是要的,买多少呢?”买太多,别人会不会怀疑她在投机倒把?

而且,应该也不是她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的吧?

别人来京市都是买三两个回家当纪念品,而她则买三五十?

肯定不能。

不过,想想办法,应该也是能买到的。

还要给安国邦买双鞋子。

大领导的海报,现在有买了吗?

好像没有。

应该在80年代初开始流行。安荔浓记得80年代的农村就很喜欢在家里贴大领导的海报,据说有镇宅、保平安的功能。

算了,还是买其他的吧。

徽章、五角星......

安荔浓皱着小眉头,鼓着腮,“还有什么?”安荔浓疑惑的看向商周,“还有什么需要买的?”

商周想了想,“书?”

现在石河村人人学习,最缺的就是书。

的确缺书,但没有必要在京市买。一是比清河镇贵,二是不方便。除非是一些孤品,否则安荔浓是绝对不会从京市带一包书回去的。

重得要死。

显得很傻,且蠢。

“最好是能买一些有纪念意义,又不贵,还能让大家喜欢的小东西。”安荔浓加重了‘小’字,让商周明白,他们回去只有两个人,带不了太多的东西。

大件的不方便携带,贵重的钱不够,只能选一些有意义的小东西了。

“我问问本地人吧。”安荔浓对这个时候的京市也不太了解,只能问杨雪晴。

杨雪晴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京市更熟悉。

杨雪晴最近在供销社上班,上班时间不长,不需要加班,工作还舒适,整个人都清闲了下来,人的精神也好了很多。

每天神采奕奕,看着就年轻。

杨雪晴本来的工作则买给了宋家人,亲兄弟明算账,赚了一小笔。杨雪晴对安荔浓这个女儿就更好了,给她买了一瓶友谊膏。

杨雪晴自己都舍不得用友谊膏,而是用更便宜的蛤蜊油。

“晚上,我们去宋家吃饭?”自从搬到新买的房子后,就是他们自己做饭。有腊肉,也有菜干,做起来也方便得很。

不过,安荔浓懒,大部分时间都是商周做的。

安荔浓一般都是在有青菜的时候主动要炒菜。没办法,不管是商周还是郭杜鹃和安树根都舍不得放油,没有油星的青菜怎么能好吃?

她可不想啃草。

每次都只能亲自动手。

因为安荔浓嘴巴甜,手松,在别人看来软绵绵的,很好相处。邻居们也喜欢和安荔浓几人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