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绣花的缝纫机?”
安荔浓嘴角抽抽,“准确说,应该是具有简单刺绣功能的电动制衣车。双针,三针,还有锁边......”
安荔浓详细的介绍自己的这台具有刺绣功能的电动制衣车。
两位厂长还有其他师傅听得认真,时不时的问自己关心的问题,安荔浓一一回答。
不是专业人士的李秘书疑问,“和你之前给省城改进的制衣车有什么区别?”李秘书记得安荔浓之前帮省城制衣厂做过机械改进,提高了生产量。
安荔浓看看李秘书,再看看两位陈厂长,突然的有些词穷,也有些哭笑不得。
这问题难回答吗?
不难。
只是安荔浓没想到会有人问这样的问题。
果然,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
大家奇怪的看着斯斯文文的李秘书,然后哄然大笑。李秘书疑惑,难道他的问题很搞笑?
陈明拍拍李秘书的肩膀,“这个问题,就好像在问自行车和火车有什么区别。”
不懂机械的李秘书讪讪的笑了笑,“不好意思,大家见笑了。你们继续。”
安荔浓继续给大家介绍她的电动制衣车,大家看着安荔浓的图纸,听得认真,不懂就问。每一个问题,安荔浓都认真又详细的解说。
即使偶尔涉及到后世的一些名词,安荔浓也用现在的大白话来解释,让人听的更清楚明白。
陈家兄弟大半辈子都和机械打交道,对机械原理比安荔浓更熟悉,很快就跳出了图纸本身去看到更远的可能。
安荔浓的这份图纸有很多理论原理都能适应到别的地方。
再看,这就已经不仅仅是一台电动制衣车的设计图。
瞬间的,大家都看到了这份图纸的价值。
陈光一脸紧张的问,“这份图纸还有谁看过?”天哪。陈光真的不敢相信,这样一份图纸竟然出自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之手。
弟弟陈明联系他的时候,陈光还在想,什么时候他的弟弟也变得不切实际了?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能干什么?
缝补?
绣花?
还是割猪草?
一开始,陈光对安荔浓的图纸并没有什么期待。之所以愿意见安荔浓,不过是给弟弟陈明面子而已。
没想到,竟然会有大收获。
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少年可畏,可期。
就是年纪太小了些,不懂这份图纸的重要性,就这样大大咧咧的带过来,没有半点保密意识。
“还有其他人看到?”
安荔浓点点头,“有。不过,看也看不懂。”像郭杜鹃和安树根,压根就看不懂安荔浓在画些什么,只觉得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