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张俊平的底气

一旦和几家国营家具厂合并之后,这个问题就彻底解决。

合并之后的家具厂就有了直接到原产地采购的资格。

就一个采购资格,一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让许多私营工厂老板蹲守垂足,四处求爷爷告奶奶的跑关系找门路。

八十年代中后期,九十年代初期,有一个很火的职业,叫做倒爷。

倒爷就是倒腾各种物资商品的。

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可能会误以为倒爷就是去东北边境倒腾物资的那批人的专用称呼。

其实,倒爷的范围很广,在东北苏联边境倒腾物资的那是国际倒爷。

还有一批人,大院里的二代,他们也是倒爷,不过这些倒爷倒腾的不是物资,而是各种物资采购的批条。

这些二代就是帮那些私营工厂老板搞批条来从中牟利。

扯远了。

杨明德老谋深算,知道按照张俊平的发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木材制约住。

所以提前帮他谋划解决了原材料采购资格问题。

只是,张俊平更是棋高一招,把公私合营企业变成了中外合资企业。

这样一来,采购资格更加不是问题。

这个年代,中外合资,比那些批条都管用。

一切为了经济发展。

为外商创造良好的经商环境。

这可不仅仅是口号。

所以,在金永顺看来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张俊平只是淡淡一笑,“回头我让我们厂的王副厂长去和丝绸公司联系一下生丝采购的问题。

苏州那边不行,我们就去扬州,去珠江,去山东,再不行就去国外采购。

我到要看看,他们舍不舍得让我花外汇进口生丝。”

国内你不让我采购,那我就去国外采购。

一旦知道张俊平要拿宝贵的外汇去国外采购生丝,刘首长,甚至国家部位的领导都会亲自出面帮他协调联系生丝采购。

国家有那么多急需的机械设备,原材料,生产技术需要外汇购买,你拿外国去进口生丝,这不是胡闹吗?

这就是张俊平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