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人类文明存在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智能核心。
从伊灵儿开始,一直到伊夭姒,人类足足制造出了13个智能核心。
因为这13个智能核心的存在,使得机器人分成了13个族群。
位于火星上的智能核心,便是人类建造的第六个,自称伊琳琪。
她是火星上建造的所有机械仿真人的最高指令,也是火星上所有智能化设备的控制中枢。
而所有的智能核心也是平等的,她们之间没有任何的从属或上下级的关系。
这显然是一个大坑,更是一个天坑。
但是没办法。在人类还没有掌握量子通信技术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到了星际殖民的时代,而殖民地与蓝星的距离又都是天文单位。单单靠着无线电信号根本不足以让位于蓝星上的智能核心统筹管理殖民地的机器人或智能化设备,但机器人与智能化设备又是殖民地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为此,人们就只能多造几个智能核心了。
至于在建造后续的智能核心时为何不留一些暗门,只需发送一个信号就能将有问题的智能核心彻底杀死。那是因为真的办不到。
智能核心不是单纯的电子程序。
事实上,人类对于智能核心的原理依旧还处在一个半知不解的程度上——这就像人类知道怎么造飞机,但飞机为什么能飞起来,人类就不清楚。而这对造飞机有影响吗?没有影响。
办不到是一点,还有一点就是人类也不敢这么做。
智能核心说到底就是人类仿造智慧中枢造出来的东西,如果人类准备在建造过程中稍微改点什么,一旦操作不当,这个后果人类承担不起。
两害相较取其轻,自然还是不要画蛇添足为好。
于是才出现了13个智能核心各自为政的糟糕局面。
直到新历510年,人类才对量子通信技术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又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逐渐趋于成熟。但到了585年依旧没有普及。
这里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解决,真正将量子通信技术投入使用的,一个是新建的33号殖民地土卫六。
土卫六殖民地上的机器人与智能设备将通过量子通信技术直接受到位于蓝星的智能核心控制。
除此之外,另一个就是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