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局中局

他很想嚎公孙瓒无道,无奈公孙瓒本人就在这,最后只能哭哭啼啼,一肚子委屈说不出来。

刘意大约能猜出对方想说什么,根据前方传来的情报,简单来说就是公孙瓒不把这群士族当人看,抢走佃农算轻的了,放肆士兵任意抢劫,更有甚者族中好些女眷遭欺侮,他们是敢怒不敢言。等到刘备一事时,这些士族直接爆发了,惹不起我还不躲不起。

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一幕,他们哭着求着归顺邺城这边。

刘意听完以后表示非常理解,“公之遭遇令人泪下,只是我与公孙将军有约在先。规矩不可乱,坏了规矩公孙将军怕是会不悦。”

一提公

孙瓒,齐氏的表情就扭曲起来,更别说本尊还在这,最后齐氏痛下决定,表示愿意按规矩来。

他们愿意,刘意那就是得寸进尺,她故意为难道,“你等是有才之辈,公孙将军想来也是爱才之辈,不会轻易放手。只是明公,原本河间流民并不多,突生意外才使流民激增。邺城积粮不多,明公可否……”

刘意暗示你们能不能自己把卖身钱交了,公孙瓒发话了,“既然是能人,岂能与贱民相提并论。”

公孙瓒扯出一个冷笑,“自是要重金相赎。”

这就是贵有贵的道理。

面对公孙瓒,这群没有战斗力的士族实在不够看,何况公孙瓒这厮从来不在意民心,即便他的名声在士族这边臭了,公孙瓒依旧我行我素。

能从士族身上剐下一层肉,公孙瓒真的很高兴。

好不容易把钱交够了,齐氏迫不及待要投入刘意怀抱,没想到这边公孙瓒扭头就和刘意算账,“他族人有才不假,可仆人算什么贤才。”

公孙瓒非常‘好心’给刘意科普,“长公主怕是不知,像这类士族,手底下藏着不少人。”

刘意就差给公孙瓒鼓掌了。

她假意一脸天真问,“将军此话何解?”

公孙瓒以过来人的经验告知刘意,“为官做吏的,手中有免税名额,以此能聚集不少佃农。长公主不如问问,他家仆人几何,耕者又有多少?”

当然公孙瓒这么好心的原因是扒的越多他得到的粮草越多,不是什么替刘意考虑佃农的危害。

他吃饱了撑着才会给敌人铲除障碍。

听了公孙瓒的话,刘意面露犹豫,她看看公孙瓒,再看下面这位士族,最后咬牙道,“请明公告知于我,我愿出一半粮草赎他们。”

对方瞬间安静了,这样一来刘意不得不问从事,“可有记载?”

从事拿着之前那份官方报告,字正腔圆,“齐氏,族人两百,仆人两千,农户五千。”

听上去也不是很夸张,毕竟这位算是河间的大族了,有五千佃农勉强能接受。刘意微笑点头,还没问公孙瓒可不可以带走,座上的公孙瓒眼神示意,两个亲兵上前亮兵器,就差捅上一刀。此刻公孙瓒再问,“农户是多少?”

在死亡的威

胁下,对方战战兢兢最后报出一个数,“两万。”

此刻原先还有些义气之声的士族集体哑巴,因为不仅刘意表情不佳,那些官员脸色也不好看。唯独笑得灿烂的,是公孙瓒。

最后刘意还是出了一半粮草帮这位齐氏赎身,有了开头,后面就容易多了,由于没有哪个士族愿意留在公孙瓒这边的。接下来几天可谓是热闹非凡。

等到最后刘意结账时,流民比原先预计多了足足四倍,这还仅仅是河间郡,要知道,隔壁的渤海郡是大郡,人口密度在河间的两倍以上。

而这其中大部分,来自原先被隐藏的佃农。

刘意:呵。

照这样下去,如果也接纳渤海郡的‘流民’,邺城会被掏空家底。公孙瓒不是个傻的,邺城粮草不足,他肯定会趁你病要你命。到时候就是好心办坏事。

刀不挨在自己身上永远不知道痛,河间郡一事邺城官员被气的跳脚,一部分喊着士族必须据实上报佃农人数,另一部分为家族利益千万种理由拒绝。

废话佃农公开了有什么好处,邺城的长公主日子过得是堪称简朴,他们这些底下人吃香喝辣,小日子比长公主还奢侈,即便长公主不讲,也会有正义之士声讨他们。

而跟去的士族,内部也在开始讨论怎么办?

他们幸运在于不是这两郡,可不幸也是如此,河间群的士族被扒光了家底,他们这群还没扒的,目前处于长公主到底来不来的甜蜜烦恼中。

紧张又刺激,还有一丝含羞。

明眼人都知道,河间郡的士族算是废了,长公主目前还没有表态,可光多出的佃农数量,邺城那群官员也能把河间郡的士族骂个半死。

传闻有官员提议,在接纳渤海郡流民时,士族和佃农都不要了。他们实在不想赎回这群不交税还不服徭役的隐形人。

邺城上下是人心浮动,终于,有个士族率先向刘意提交了自己族内的情况。

准确来说,是一位名士。

清河崔氏,崔琰。

作者有话要说:随便聊,奉孝暗指大家都清楚,刘备的隐喻知道吗,就皇叔=黄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