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时失手,手中酒樽跌落在地,借此机会刘备起身,站在刘意面前,好似时刻准备着给刘意磕头认罪。
“长公主。”
刘意只当没看见,继续说道,“刘公可知我为何发愁?”
刘备长立,“备不知。”
他在猜刘意是不是在敲打自己,先前刘意病重时他的事是否传到了刘意耳中。
两人都在互相试探,明明那层窗纸都快捅破了,偏偏谁也不主动开口。刘意放下茶具,将先前荀彧送来的资料转交给刘备,“我有意扩兵,治中等人所言,各郡兵力抽调殆尽,民欲生息。”
刘备大致翻了下,目光直接落到末尾,河间郡户口十八万,人口六十万。
刘备不太懂刘意的意思,他和刘意是半斤八两,接任冀州的时间才不久,河间什么情况他真的不清楚。
刘意冷笑起来,“百年时间仅增加五万,天下重资之地,生产可真艰辛。”
刘备默然,这其实是件很常见的事,荫户一事可以说是司空见惯。都快是不成文的规定,现在长公主拿这件事做文章,刘备想了想劝刘意,“公孙瓒还未退兵,此时调查隐户一事,恐激起非议。”
民议倒是没有,就是那些士族会念。
这会对刘意名声造成极大影响,本来就是女子,立身困难,要是士族再来那么一下,有关刘意不利的言论要传的天下皆知了。
刘意听进去了,可她又对刘备说,“可我若是置之不理,扩兵想必多会扰民,民本因耕地谋生,忽然入军,且不谈质量如何,他日公孙瓒再犯冀州无粮可用,才是得不偿失。”
刘意和公孙瓒是没法再一起做朋友了,刘备一时不能作答,此时刘意却笑了起来,“于今日局面,奉孝有一计,我觉甚妙,倘若要实施,还需刘公助我一臂之力。”
刘备当然是一口答应下来,待刘意将计划托出,刘备有些为难,“可这样……”
刘意嘴角笑容不减,“我早晚要对他们动手。”
有此话刘备果然不再犹豫,他干脆利落答应下来,等待刘意安排。两人又喝了不少,刘备神色微醺,起身要告退,刘意跪坐在主座,目送刘备离去。
侍女上
前来,正欲送刘备出去,刘意忽然出声,“昔年卢公教诲,意不敢忘。”
“刘公奔走两州,意也不敢忘。”
刘备脚下一顿,转身向刘意行礼,平静道,“臣告退。”
这声音和平时没什么不同,只是多了一丝颤抖。
刘意点头,温柔道,“刘公请。”
她知道自己病重时冀州发生了什么,她也清楚刘备在担忧什么。不过现在她已病愈,又和刘备和好如初,有些事就不必再提了。
她相信刘备,只因他是刘皇叔。
荀彧自帘后走出,他听了个全程,公事私事,一概不落,对于刘备一事他只字不提,只是道,“若是无事,彧先回去了。”
明里暗里让刘意赶紧把话讲了,他还要回去批改公文。
刘意确实有件事要荀彧去做,“我想见袁绍一面,私下里。”
刘意明面上没说要对袁绍如何,大家猜刘意可能会囚禁袁绍,等过段时间把人杀了。不过荀彧给的提议是送到袁术那边去。
但没有必要见面。
荀彧没有多问,只是答应下来,说会让人去安排。另外……
“此事需奔波几日,恕彧不能在长公主身边久留。”
说着,把之前的公文又送了回来。
刘意:???
这边刘意在咬牙切齿批改公文,那边公孙瓒接到刘意的回信后有些摸不着头脑。
什么叫粮草可以给你,但是你得把人还我。
这次跑腿工具人还是陈宫,他给公孙瓒解说,“河间,渤海两郡遭战火,百姓流离失所,长公主不忍,愿接纳流民。但又担忧将军生怒,于是想以粮草换流民。”
公孙瓒抓住关键词,“她想换多少?”
陈宫心道果然如此,面带微笑解释,“尽长公主所能。”
那就是越多越好,出发前刘意说了,河间渤海两郡撑死就两百万人,公孙瓒不可能拿所有人来换,我们明年过得省点,节衣缩食,吃的差点没关系,人能平安归来就好。
一席话说的大伙感动不已,那些旁听的士族也觉得长公主不错,有爱心。
来年减税可以啊,领导都表态了,做下属的自然要摆出姿态。
反正又不是他们交税,只不过明年纳入的荫户可能会少点,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