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身,取下镶嵌着宝石的王冠,将它戴在了宓茶头上。
她开口,道,“我在此授予百里觅茶王爵之位,世袭罔替。愿阁下信守承诺,守护我尧氏的江山大地、黎民百姓。”
宓茶低头,“遵旨。”
她站起身,头上的王冠折射出华美的光彩。群臣愣怔着,郁思燕等百里子弟率先跪了下去,他们单膝跪地,口中齐呼,“恭贺王上,恭贺殿下!”
其余大臣见此,茫然地跟着照做。
他们之中有一小部分事先知道,绝大部分并不知情。
战争结束,宓茶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与郁思燕、决缡等人商议更改政体。
“君主专.制已被时代所抛弃,走向民主是大势所趋。”宓茶问,“大家觉得尧国的国情适合什么样的政体?”
有人提总统制,有人提内阁制,还有人提委员会制,更有人说,尧国千年来都处于君主制度下,突然大改,太过冒进,应该折中采用君主立宪制度,让前任皇后担任君主,由宓茶出任首相。
商议两天无果,最后郁思燕道,“战争虽然结束,但国内四分五裂,各宗各党的势力盘踞要津,至今都未找到金氏的幕后指使。民主是大势所趋,但眼下的情况容不得我们再分散权力。”
“陛下上任初期还是集权要紧,等把该处理的处理好了,再考虑民主相关。”
“还是要君主专.制?”
郁思燕颔首,“我是这么想的。”
宓茶闻言,沉默片刻,道,“老实说,更改政体,就能将各机关单位和岗位重新洗牌。我本是想借用这个机会削弱反臣、提拔我族干部。尧廷之上多是尸位素餐、中饱私囊的庸臣,这是我们难得的好机会。”
有些官员宓茶不喜欢,但并没有开除对方的证据,如果政体改变,那各项工作的划分和各级职务的名称也会随之改变,她就可以借机将实权转移,把暂时没空处理的人安置到不重要的位置上去。
决缡闻言,沉吟道,“既然这样,那便先将帝制改为王制。即抓君权,又改制度。”
“这是个办法,但要如何合理地向外解释说明呢?”
宓茶半垂眼睑,双手抓住了两侧扶手,“这个不难,我自己来说……”
太和殿中,加冕的宓茶站于皇后身前,向众臣宣告,“皇室虽然不在,但食一日君禄,便忠一生君事。今日起,我等臣工要齐心协力,守好尧氏的基业。”
阳光从空了一半的屋顶照下,她望着破破烂烂的太和殿,道,“皇宫,是皇帝之所,各位与我都只是臣子,无理无权享用皇家的宫殿。”
“按照尧国律法,皇帝以下,亲王宅邸不得超过十五公顷。我一直没有修缮皇宫,便是打算将它拆掉重建,改建后,新的王宫预计控制在十公顷内。”
众臣惊愕不已,十公顷?原来的皇宫是六十公顷。要是拆掉五十公顷,那原来的些宫人必然是住不下了,也得一并遣散。
“现在的皇宫危房颇多,不适合前太后、皇后以及尧氏夫人们居住,我已派人打扫了钦荆正的府邸,将其改名为“瑶宫”,明日一早便送夫人们入住。”
钦荆正的宅邸是整个尧国最繁华之处,占地二十公里,比百里觅茶规划的王宫还要大上一倍。
她领着众人向龙袍、皇后跪拜,又辞帝为王,将自己的居所设为尧氏遗孀们的一半。
整场朝会,百里觅茶和群臣一样站着上完,碰都不碰龙椅。
种种做法落在他人眼里,有人觉得她忠心,有人觉得她节俭,也有人觉得她做作。
大多事项早已在前一个月里谈完,今天只是颁布结果。
随着百里觅茶将帝制退为王制,其他部门机构及负责官员的名字也随之更改。
她以国部司处科作为行政划分,原来的内阁组织也就纷纷改为了部门。
因为没有了皇帝,掌玺大臣一职也就不必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宋如玉失业。
因为投身保卫战,宋家两千子弟几乎覆灭,如此大的牺牲再加上保皇派的支持,宓茶给予他了更高职权。
钦荆正在时,国中没有副相;现在正副两相的位子都空悬待坐。
自上上代尧帝开始,皇权旁落,相权坐大,政治军事都由首相把控。
天子是不会出错的,设立首相的初衷,除了分担皇帝的工作,主要也是为了决策出错时找人给皇帝背锅。但到如今,首相的职能渐渐与皇帝重合,抢走了皇帝的各项权力。
宓茶于是将内政大臣取消,将内政划分到首相麾下。
这看似增加了首相的权力,实则将军事领导权分离了出来。
宋如玉受到保皇旧臣的一致推崇,认为该由他来担任首相一职。
对于百里族来说,这当然不是一件好消息,他们心中的首相人选是郁思燕。
双方为此争执不休。
国防大臣本不必更换,照旧由沈芙嘉担任,但宋如玉联合尧廷旧臣向宓茶上谏。
“当初帝都危急,因此沈大人没有待满审核期就放了出来,她身上的疑点重重,应该继续受审。”
沈芙嘉挑眉,压着怒意,笑道,“宋大人,您可真是纠缠不休啊。”
宋如玉对她的讽刺不加理会,他回帝都以后和柏芳彤在柏府见过面,柏芳彤告诉她,沈芙嘉身上问题很大。
沈芙嘉签署过的文件有不少都凭空消失了,许多钦荆正的近侍心腹都在钦荆正死后失踪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