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一家人开三个作坊?”镇知守嘴角直抽抽,“这得要多少地,要请多少人,前面花掉的钱都以千两计,你们能行吗?”
镇知守不是不愿意同意将郊外的地卖给他们,郊外大片的地方都归官家,一般有炼铁坊、织染坊什么的,确实会在郊外买地。不卖出去,那些地就是野地,没什么大的意义,也不能从土里长出钱来。
他只是跟姜白芷、杨二郎还算熟悉,觉得有些缘分,是为他们着想,怕他们一家子人,一口气迈太大步,回头亏得血本都没了,才会多提点几句。
“放心吧,知守大人,我们已经算过要花的钱,也知道刚开始可能一年多都是入不敷出的,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姜白芷出面回答道。
这个准备好了的意思,主要是指已经备足了银两。
镇知守还是挺相信姜白芷的,觉得这姑娘是个靠谱、朴实又有能力的人,既然她都说可以,那他这边就没必要卡流程了。
“行,你们都是一家子的,那干脆就在镇上到你们村的中间,有一片荒地,原先有几座矮山,城知守那边要调沙土过去,就把那几座小矮山全铲了,现在那里依然慌着,你们应该知道是哪一片。”
一群人没特意反驳一家人的说法,只关注知守给的结果。
他们每回到镇上来,都会经过那里,自然知道知守说的是什么地方。
那片地儿确实挺大的,毕竟是铲了几座小矮山腾出来的空地。就是有点凹凸不平,还有一个挖深了留下的小泥潭,旁边长了些不成样的杂树杂草罢了。
而且,那块地儿,离大河流经的地方也不过五百米路,要用水也很方便。
姜白芷跟大哥他们商量,“织布坊还好,织完的布直接打卷,堆积几百匹也就满车的量,占不了多大地盘。但染布跟染花都是需要晾晒的,我们得定个确切的占地范围,买多了地是浪费,买少了地回头不好再补买。”
这事他们在来的路上也在讨论,争议点主要在于作坊整体会做成什么样的,不同的建筑风格,最终要用的地盘也不一样。
大哥只是搞织布坊,规规矩矩弄个大的方形屋子就行,而且还能建两层,上下都预留出能摆下二十台织布机的空间,旁边再单独弄个堆积成品的仓库就成了。
至于杨二郎要给布匹染花,二嫂柳枝儿要染布,就得考虑晾布在哪进行。
“我们以前就是在屋里头染布,屋外头搭很多很高的竹竿,把布挂上去,下摆固定好,就可以晾了。”二嫂说的是陈家的经验。
而姜白芷,其实想到之前看过的一个古代建筑,也是染布坊。
“你们觉得,把染布坊做成圆形塔楼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