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64

姜白芷知道这个过程会很辛苦,“黄柏明年就十五了,大男孩,就辛苦一段时间吧,让他磨练磨练。确定他能稳定靠这个赚钱,我家再给他在镇上租一间铺子,或者买一间铺子。”

要是顺利,可能只让他跑个把月,姜白芷就会从家里拿钱出来,给他买个铺子,买不到的话,临时租一个也可以。家里的银钱还是够用的,只是镇上的铺子恐怕不好买到合适的。

杨二郎不知道姜家家底,还以为姜家跟他家情况差不多。昨天易大夫跟姜白芷见过面,离开衙门之前,暗中给她递了六十两银子。这是两人约定好的,由易大夫传授药丸制作方法给其他大夫,每授一人便收五十两,获得的酬金,其中六成属于姜白芷。

这样一来,姜家明面上也有接近两百两银子了。

之前杨二郎自个琢磨换别的营生时,打听过镇上店铺的价格,知道一间像关大伯那样带个后厨跟后院的普通铺子,竟然就要两百多两银子,人家还不一定愿意用这个价钱出手。

铺子真的很值钱,难怪那关大娟一直惦念着。

由于这个原因,在杨二郎看来,他们两家人,短时间里都不用想着买铺子这种事。

“这样慢慢来也好,免得一开始就花太多钱,等黄柏攒的钱多了,可以雇别人帮他跑腿。”

两人各有想法,便没多说买铺子或者租用铺子的事,而回到养鸡这件事上。

杨二郎觉得可以跟姜家合作。

“我家是无所谓,反正明年就是先试试。要是把鸡养大就能直接转手卖给你家,我们其实也挺省心的。”

比起多年养同一批鸡,等着它们生蛋、攒鸡蛋去卖,如今只需几个月养大一批鸡就稳定出手,反而风险更小。

毕竟几百只鸡,在几年里,很难保证一直不生病。一旦发生鸡瘟这种传染性病状,前期投资基本就全部打水漂了。

养殖业的风险就在这里。至于怎么卖掉的问题,由于现在根本没有人真正在做大批量的养殖,市场反而一直是供不应求的。

能在养殖几个月后直接出手,对杨二郎兄弟俩来说,真的是一个更稳妥的选择。

“我哥肯定也愿意这么干。小鸡几个月就长大了,如果不算做院子的钱,光算养鸡的钱,每批鸡只要能成活一半,然后全部能卖出去,我们就稳回本了。多养两年,院子钱也能赚回来。”

“嗯。养鸡期间仔细些,倒不至于只有一半能活下来。”毕竟杨家不是自己孵小鸡,而是直接买小鸡崽子,能当鸡苗卖的,基本上都已经长得毛茸茸了,成活率有些保障。

想到鸡苗,姜白芷意识到她这段时间没过问家里的事,好像忘了提醒哥哥们提前跟人家定鸭苗了。

不知道杨家兄弟提前想到没。

“你们家现在有跟人定小鸡崽吗?”

杨二郎既然准备养鸡了,自然问过村里其他养鸡比较多的人家,提前做好了准备,“已经跟三家定了,原本是想着先试试看,今年攒起来的钱又多,就跟每家定了一百只鸡苗。因为不确定哪家的更好,所以就在每家都买点,总共买三百只养着试试看。”

这比最开始计划的一百到两百只多了不少,还是他家今年赚了好多钱,有了底气,愿意一开始就投资多一些。

“我家一口气买的多,就说好每一百只加起来收半两银子,他们说明年鸡苗也涨价钱,每只算我五文钱,已经是压过价了,不能更低。”

平常时候,一只小鸡仔才两文钱,现在给了优惠居然还要五文钱一只。

“我哥还没跟人家定好呢,现在去找人家定鸭苗,估计要的价更高。我回家后催他们赶紧先把鸭苗给定了吧,我家要买的多,不提前讲好,明年到处散买,估计会花更多钱。”

搞养殖也不容易,尤其是刚开始,不确定从哪家买的鸡苗鸭苗更好,也不确定每批具体进栏的时间、出栏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