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是郭子仪?”
郭子仪便是被易大夫派到胡杨柳村,跟随姜白芷学习制药丸之法的那个大徒弟。在胡杨柳村的时候,他借助在杨家,与杨家两兄弟相熟。
“他为人沉稳内敛,虽不喜言语,但心肠挺好,怎么会杀人?”杨大郎觉得这其中有些误会。
姜白芷则是跟杨二郎对视一眼,疑惑道:“姓关的告郭子仪杀了她夫君?”
他们尚还记得,送学成的郭子仪回镇上那天,便是在一对关姓老夫妻的饭馆吃了午饭。
“我们去问问?”
姜白芷点头。
杨大郎杨二郎把板车寄放在一家铺子外头,便往关大伯那小饭馆去。
饭馆没开门,姜白芷上前,犹豫了一下,才敲门询问:“关大伯、关大婶,你们在吗?”
等了一小会,憔悴的老夫妻俩才过来开门,对着姜白芷跟杨二郎看了会,勉强露出一丝笑意,“是你们啊,我家有事,店没开了。”
“我们不是来吃饭的,有点事情,想来问一下。”姜白芷解释道。
关大伯犹豫了一会,才让到一边,把门完全打开,放姜白芷一行人进来。
“唉。”关大婶进厨房烧热水,关大伯坐在外头待客,像是知晓姜白芷等人要问什么似的,低沉地不住叹气。
姜白芷也没开口,等他调整心情。
等到水烧好了,关大婶端着热水壶出来,关大伯才颤抖着嘴角,将他不堪的家事说给这些外人听。
“你们也算是子仪这孩子难得的朋友了,讲给你们听听,免得你们误会他。”
关大婶听着丈夫的言语,似是想到什么伤心处,眼泪嗽地落下。
“我有个不孝女,你们恐怕晓得她叫什么了。”关大伯这些天,估计遇到不少相熟的人来问这件事,“那个去官府告子仪的关大娟,便是我女儿。”
老夫妻俩,一生只得了这一个闺女。只是,自从闺女嫁人后,总想从父母这边抠钱财甚至要店铺地契过去,全然不顾他们想留点东西养老的心思。
这样一来,父女之间的关系便越来越疏远。
直到关大伯夫妻俩捡到了郭子仪。
刚开始他们没有收养郭子仪的心思,只是抱着一颗善心,留他吃饱饭,帮他寻个活路。
郭子仪也是知恩图报的人,被关大伯夫妻俩救了之后,一直记在心里,逢年过节都会提礼探望。渐渐地,他们便把郭子仪当半个儿子看待。
亲生女关大娟似乎知道了这件事,对老夫妻俩愈发恶言相待,甚至抱着幼小的孙儿上门,直接开口要这间铺子。
关大伯对女儿完全失望,知道若是他们夫妻俩把铺子给了女儿,等他们老了,女儿定然是不会管他们一口饭吃的,便下定决心,正式提出收养郭子仪,以干儿子的名义,把他记上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