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一边忙活,一边同姜白芷讲话。
姜白芷看了一眼,知道问话的是柳大伯的小舅子,这才答:“我家今年种两季玉米,以后可能只种一季了。这玉米不能连作,明年还得开新的荒地来种。明年开始,可能每年就种两三亩地吧,要不了太多种子。”
说完,她想了想又承诺,“要是你们明年也想种,可以跟我家换点玉米种子回去,好好保存。这玉米伤地,我不建议你们种太多。”
这人点点头,又摇摇头,“其实村里人看见你这玉米的长势了,知道收成好,家家都想种。只是今年赶不上,只有以三家宗族的名义,各种了四亩。我们想要种子,可以等宗族的夏玉米收获,明年都种。我就是想多了解一下,这个玉米有哪些事情要注意的。”
他这是来提前学习了。
人有求知欲跟提前准备的习惯,是件好事。
姜白芷也不藏着掖着,见周围其他人也感兴趣,干脆坐在边上,仔细把这玉米从播种,到成长期的护理,到成熟期收获,再到玉米棒子怎么晒干或者晾干,最后如何脱粒保存,都讲得清清楚楚。
“可能还有些细节的问题,那要等你们也种了之后才能遇到了。到时候,有什么不懂的,还可以来我家找我问一问,我知道的,就会告诉你们。”
“哎,谢谢白芷丫头了。”众人纷纷道谢。
姜白芷挥挥手,“害,这就是一点小事,各位叔叔伯伯姨子婶子们,平日里也没少照拂我。”
大约人与人之间,真心都是相对的。姜白芷认真对待这些长辈,这些长辈就会更加疼爱、照顾她。
今天忙过之后,第二天,都没让姜家两个哥哥动手,村里其他人就帮着把种过玉米地的荒地给翻好了。那些间隔在玉米杆之间的大豆,也被好好地收割下来,堆在了路边。
有昨天就来帮过忙的小孩子,今天又来了,特别认真地收好这些大豆,一捆一捆地整株给送到姜家院门口。
这些大豆量不多,只是稀稀疏疏地被种在玉米地里,弄回去剥下来,估计也就够吃个几餐罢了。
杨家也在今天把所有的玉米收拾好了,晾晒起来。杨二郎到姜家来找姜白芷,仔细问询这玉米地之后怎么处理。
“你说玉米、土豆、红薯这些,都不能连作,那这玉米地收了之后,是直接撒点大豆种子就不管了吗?等过一年再种?”
“把开出来的地闲置在那也是一种浪费,我的打算是,一年种玉米,完事后轮作大豆、小麦,最后种一年苜蓿,再重新种玉米。红薯也可以这么轮作,或者水旱轮作——今年种红薯、下一年就换成水稻,这样能防止红薯表皮严重开裂。”
姜白芷早就准备好了轮作的方案,她在农事上是不如真正世代种地的老把式,但她有一堆书本知识啊,照着纸上给出的优秀方案来执行,再参考现实里庄稼汉们的经验,应当不会坏到哪去。
“对了,今年天热,玉米收了之后,要么可以直接播种大豆,要么再累一些,把地肥一肥,等到七、八月种冬小麦,明年收过小麦再种一茬大豆。”
“种小麦?”杨二郎犹豫了一下,“村里很少有人种这个,而且他们都是春天种的,我们到七月八月种小麦,它能过冬吗?”
“他们种小麦就是做麦芽糖的,就喜欢长得快的春小麦,一百多天就能收获。但咱们这的水土,其实更适合种冬小麦,冬小麦磨粉比较好吃。”姜白芷说的依然是从书上得来的知识。
杨二郎觉得姜白芷不会无的放矢,接受了这个说法,接着便问:“你打算怎么种?我家跟你一样弄,不然我跟我哥也不懂这些,若是不能直接学你的,还得总来麻烦你帮忙参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