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当年在大元岛上,李天养曾派人设计敲打过岛上稀少的儒家子弟,已是明示他对儒家文化的态度。
这些年里,明朝失势之后洪朝曾招降了无数的明朝官员,其中能够获得重用的人寥寥无几。
明朝归降的武将或许还好,被洪朝回炉再造重新进修武备科的知识,并取得合格之后,便能入伍继续从军。
即便他们在进修归来后,在洪朝军队的地位,远远不如当初在明朝的官职,但是作为军人在这战乱时代立功进阶并非难事,只要你有能力。
但是洪朝招降的明朝文臣,大多是各县府的县令知府推官之类的中坚力量,放在其他政权夺权之后,其实他们的地位一般不会有太大变故,因为其他政权夺权之后还需要他们这些人来稳定地方治安环境。
可是洪朝却是不同,地方县市担当主要职能位置的官员,很多都是从天而降,是他们在大元岛公考招募的新人。
而明朝文臣则也需要回炉再造,琢磨他们的本身才干之后,再根据他们的才干分配合适的工作。
受明朝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明朝文臣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其实真的较弱,很多人在任上管理地方,甚至都是任由地方吏员沿袭旧例,美其名曰无为而治,实际上就是一个只会专习八股文章的书呆子。
这样的降臣,洪朝政府哪里可能会让其继续混吃等死呢,故而在掌握对方真才实学之后,直接被贬斥为布衣的,不在少数。
如此种种作为和态度,让儒家文人产生了一种错觉,那便是洪朝执政者李天养,并不喜欢儒家学说,这也成为明朝这些年来一直能够受到文人士绅阶层的支持,最重要的因素。
而今李天养一反常态,突然专门开办了一所所谓大学,投入重资挑选辖地之内声名远扬才富实学的儒家先生,前来教学,这却又让儒家文人们看到了一线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