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举族迁移

本身实力背景关系,加上一块肥肉一般的庞大财富,让崇明岛徐氏顿时成为了迁都南京的大明官场人,试探洪门的一大法宝。

而这一试探,同时还得到了当朝皇帝崇祯的支持,自从上次清剿晋地几大商家,获得庞大财富开始,在崇祯皇帝心中除了税赋这些收入以外,同时还在时不时地盯着商场上这些巨富之家,妄图通过搜刮这些商家财富,以充实国库与他的内库。

上行下效,上面对德福轩这样的大商号有着想法,首先行动的却是底层那些官差衙役们,少不了跑到德福轩这样的商号店铺当中挑刺,搜刮油水。

一时间,以德福轩为首的南洋商会诸多商号,在大明朝中的处境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极大影响,带来了很大不便。

居安思危,能够走到如今这种地步的商号,其东主掌柜都不是无能之辈,对于危机意识的感触极深,在明庭官场上风向开始变化时,他们就已经察觉到了。

为了应对这些来自明庭的麻烦,南洋商会诸多成员如今却是需要做出一个决断来:到底是就此跟洪门划清界限,依托他们原本等靠山向大明表现忠心;还是一条道走到黑,紧紧抱着洪门这一条大腿,开拓属于他们的天下。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当洪门已经展露出一方霸主的气势之后,未来中原大陆上几大势力当中必然会有洪门的一方天地。到时候洪门与大明之间,绝对不可能再向现在这样,保持明面上的和平,必然会刀兵相向的。

或许现在南洋商会的成员东主们,还能依靠现有靠山背景去应付来自明庭的刁难,可是当洪门真正跟大明朝翻脸,甚至等不到那个时候,只要洪门有了进军中原的想法那一刻,南洋商会的代表们就得为此做出抉择。

长痛不如短痛的道理,不用别人多说,南洋商会的代表们自己就了然于胸,而且随着洪门这一次战胜大清,展露头角开始,也就意味着他们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未来如何发展运作,只要不少蠢人,大概都能够想得清楚的。

对于选择洪门与明朝之间利弊关系,诸多商号东主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是最终将见解化诸为实际行动的,没人想到竟然会是南洋商会最大、最有实力的崇祯岛徐氏先行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