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自从北云山进入东南亚战区以来,虽然领导和表现方面没有说的,
但是东南亚战区里面大大小小的中将共有三十九人,他们都是桓昭在军中多年的宿将心腹,也都是除了能征惯战之外也可以独当一面。
桓昭让他们进入东南亚战区就是为了历练增加临场指挥阅历和经营占领区的本事,
江明在的时候这些人不敢扎刺,可是这些人毕竟是桓昭第二代心腹,北云山是第三代心腹。
在这些在多年战功进修磨炼就差临门一脚就可以买入上将行列的人,根本不服这个只有阅历没有战功的青年人,所以矛盾重重。
当事情传到北京之后,传到桓昭的面前的时候,桓昭感觉自己也有些欠考虑,毕竟当时桓昭只是考虑如何平息东南亚大局,忽略了大明帝国占领军那些派去劳战功的心腹宿将。
桓昭在想要解决的时候,就发现自己身边已经没有几个可以压的住那些军中宿将的高级将领。
刘大敏虽然是三星上将,也是自己的一代心腹的四位大将之中唯一没有派上战场的,但是考虑他在东南亚好心办错事弄得天怒人怨不适合重返东南亚战区。
江明在大明帝国驻西伯利亚战区的位置上也不能轻易更换,毕竟更换之后也没有人可以胜任。
桓昭思来想去就把苏友生给叫回北京连哄带吓唬然后耳提面命进行心里威慑了十天的时间之后苏友生也有了改变。
然后桓昭进宫亲自说服大明帝国皇帝朱慈烺,将这件事情的利弊以及当前大明帝国陆军高级将领稀缺的程度都说了。
朱慈烺也明白自己的老师要不是遇到难处了,肯定也不会这样据理力争陈述厉害,所以当即就同意了。
这才有苏友生被升为大明帝国驻东南亚战区军事次长兼任参谋总长,授予大明帝国国防军陆军三星上将。
而苏友生也明白自己的肩膀上的军衔是自家中堂大人用脸皮给自己争取来的,所以感激涕零回到东南亚战区一概常态,小心翼翼谨慎行事并且对这个年轻的大明帝国国防陆军三星上将北云山全力辅佐。
有了苏友生这个跟随自家中堂大人西北时期、边疆部署时期、战略部署时期、三次满洲时期以及殖民朝鲜第一阶段时期五大起家成名时期履历和军功,那些只经历过三次满洲和殖民朝鲜第一阶段的二代心腹根本就不敢出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