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所有人在这里的数天的消费都是东南亚的富商们出资。
对于这种美差,东南亚土著富商们求之不得,自己也知道大明帝国海军高层将官自己高攀不起,那这些中层校级军官海还是可以的啊!
毕竟大明帝国海军可以说清一色的天子门生,凡事可以佩戴校级军衔都差不多是桓昭这个大人物的心腹。
这还是哪个校级军官或者是准将级别的军官看上了自己的女儿那不就等于在大明帝方有了关系,凭借这一层关系在东南亚地区那还不是可以畅通无阻啊!
所以一些土著富商豪绅们在自己女儿很小的时侯就请大明帝国旅居东南亚的本土帝国臣民们来教自己的女儿们的大明帝国的北京通语或者南京话。
这也是在按照桓昭的设想之下对东南亚人一代一代的进行思想上的殖民,让他们在温水煮青蛙之中被思想潜移默化的接受大明帝国的殖民,转变他们对大明帝国殖民的偏激态度。
这就是桓昭追求的最有力度的经营下的殖民,不是上来就巧取豪夺,真正意义上的建设改变这里人们都生活质量水平,通过大量的由大明帝国发起的建设工程给他们提供平等有保证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口袋里面的钱多了,然后心甘情愿将自己的孩子们送入占领军军方建设的殖民学校,在一张张白纸上没有阻碍印刷对大明帝国忠君爱国的殖民思想。
然后就是等待了,等到一批批拥戴大明帝国铁杆粉丝的成长。
在商业上和农业上也给他们尽量宽松的社会环境,
先是将土地归属大明帝国户部,对为富不仁府地主和豪绅全家抄斩毁灭九族,重新规划田地给他们。
只要他们可以支付驻军每年一半军粮之外其余就是他们自己。
而对待土著商人们也是尽可能的扶持并且鼓励他们从政为占领军服务,就算是有不合作的只要他们不资助抵抗者也根本不会难为他们。
最重要的就是积极修订法律以及严格约束占领军上街仗势欺人。
这些举措让大明帝国占领军在东南亚站稳了脚跟,尤其是在广大农民之中站稳了脚跟因为他们明白只有大明帝国势力在东南亚一天就有一天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