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普通农牧户之外,桓昭还模仿后世建立了规模不小且数量合理的国营农场以及国营牧场,而这些国营农副企业生产出来的原料都是要进入西北三省的救济粮仓和桓系军队的后勤军需兵工厂。
尤其是那些牧场里面,桓昭还特意聘请蒙古畜牧业的高手们进入这些牧场进行饲养牛羊的工作获得相应丰厚的报酬和提成。
每年的桓昭的西北桓系后勤军工厂还从蒙古草原的王公贵族和扑通的牧人家族合理公平的购买大量的健康肥硕的牛羊制成罐头、皮靴、皮甲、呢子大衣等重要军需物资补给军队后勤。
而前往蒙古草原的商队也要严格按虎威总兵衙门商务署的指令,以桓昭的严格命令凡是去蒙古行商的商队都要半价售卖,凡是亏空一律上报商务署由虎威衙门商务署审核通过后发放补贴。
一时间西北地区的蒙古商队以及蒙古人落户定居城中的人也开起了商铺店面,原本为了防御蒙古人入侵的延边九镇其中的延绥、宁夏、固原、甘肃四镇却成了汉蒙回三族人合理合法公平交易的商品交易聚集地。
半个月之后,蒙古王公们也收到了大明崇祯皇帝亲自书写的诏书,意思全部都是准许桓昭的提议给那些主动归降的蒙古王公们划草原、牛羊、领土的想法!同时又将这一切事宜的大权全部交给了身为提议人的桓昭直接交给全权去办。
崇祯三年十一月十六日,桓昭完成了对漠南蒙古的划分草原、分好了牛羊数量,规定了他们各个部落之间的领地界限。
但是那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恢复了这些蒙古王公对大明王朝的绝对认同和归属感,桓昭用立族系血脉族谱的方式为蒙古王公们确定了在各个部落最高首领在血脉上以清晰的确立继承关系里合理合法的继承,也使得蒙古王公们在自己的草原上管理自己的牛羊和牧民,防止了因为联姻和亲导致混乱的继承带来的草原动荡,也算是为以后漠南蒙古内部各个部落和平持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决了漠南蒙古人的内务之后,桓昭使用了后世皇太极的方略,采用设立以蒙古衙门为治理蒙古军事的最高中央行政部门,采用大明军制一样的方式设立卫所军,平常放牧经商自给自足,战时听从中央蒙古衙门的指令调兵从战。
但是这些受封的蒙古部落和内陆的卫所不同,他们的内务没有中央插手拥有极高的自主权和自治地位。
经过三个半月的长途远征之后,桓昭也在将大军全部调归内陆回归西北地区军队建制各司其职。
紫禁城外,
“本座我又回来了啊!”
桓昭从一辆由两匹身高体大且膘肥体厚的蒙古骏马拖拉钢结构的四轮马车里走了下来看着那宽大的城门后一脸放松的大声说道。
“你也来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