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第 254 章

反正湘云是不敢想的。

因此湘云和胤德便决定成亲那日多做些花活。

比如说婚礼当天开一百桌流水席;胤德和湘云底手下的生意所有商品八折优惠;一千零一盏孔明灯;畅春园那条商业街以及京城主要街道通通挂大红灯笼;还有全城搭建二十处戏台子,聘请多家戏班子唱上一天的大戏等等,等等。

对了,为了这次的婚礼,湘云还特意找了制作炮竹的师傅,请他研制那种带字体的烟花。

“还是没经验呀。”将所有人安排都看了一回,湘云多少还是有些不满意的。

“成亲这事你还想要点经验”胤德没好气的在湘云额头弹了两下,“爷让人做了十万个喜字馍,回头凭着吉祥话去领。”

喜字馍其实就是将成亲的喜字印到了馒头上。成亲那日,将这些喜字馍摆到街上,凡路过行人只要说上一句吉祥话,像是百年好合,早生贵子,鹣蝶情深这样的成语,都能领个喜字馍。

这样也可以诶。

湘云对胤德伸出大拇指,给他比了个赞。“第二天是不是还要进宫请安”

胤德想了想,摇头“咱们第三天再进宫就好。”

一来婚礼注定要忙累至极,第二天他俩都未必起得来。正好第三天是民间三朝回门的日子,那天进宫,他老子的脸肯定是绿的。

想到这里,胤德的心情又莫名好了几分。

收起不孝心思,胤德又想起一事来,“额娘认了琪琪格做女儿,明儿琪琪格要来咱们府上,你将宝玉叫来,让他们小俩口见见面。”

湘云"…哦!"

我的表嫂是我男人的侄女,这到底是怎样的道德沦丧呀。

1699

探春最近学蒙语的积极性是其他人的三倍,宝玉的二倍,其成果更是遥领先众人。

宝玉体贴的想给远道而来的新娘子一定好的开始,探春则是有了新的想法。

亲嫂子的嫂子是四公主,也是自小一处长大的好姐妹的大姑姐,探春知道四公主是参政公主,管着好大一摊子事。

相较于辅佐了大清三代帝王的太皇太后,探春更喜欢这位直接参政的公主。

先皇那个不孝子还弄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牌子,叫探春说,若没有太皇太后扶持,他连放这个屁的机会都没有。说生出这种儿子还不如生上一块叉烧呢。

大清的女子就是被这些不知所谓的人给耽误了的。

去草原吧。

四公主为王,她为臣,那里总有她的用武之地。

只要想到这里,探春别提多激情滂湃了,看向满是蒙语的书本眼睛都闪着光。

她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呢

还不知道探春有这种想法的众人多少被她的努力所感染,巧姐儿年纪最小,但心眼却最多。见探春这般,不由又想了一回王夫人的态度,总觉得能让探春如此不管不顾的学习蒙语肯定有更大的好处。于是都不用旁人督促,这位就紧跟在她三姑姑身后疯狂的学习起蒙语来。

不管是什么好处,咱都先准备起来。

姑侄俩卷成这样,旁人能怎么办,只能跟着学了。

原本没想学的李纨生生被这些人给圈在了语言环境里,就像后世那些去国外生活的国人一样,久而久之哪怕不学也会了。

对了,宝玉除了学蒙语外,也开始接触正经差事了。

大清官员岗前培训的事,不是小事,哪怕是四爷对此事非常重视,也没办法一蹴而就。不过四爷却将提出这事的宝玉和放在他身边多时的李卫提到了一块。

于是在宝玉和李卫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俩人就成了七品笔帖式。一个被安排在工部,一个被安排在户部。

哦,去工部的是李卫,去户部的是宝玉。

笔帖式品秩不定,六品到九品都有,主要职责翻译满汉奏章文书,记录档案文书等事宜。虽然是低级文官,却非常容易被提拔,本朝不少大臣都是笔帖式出身。按常理来说,李卫不够资格,宝玉是正经科举出身,二人都不应该走这条入仕捷径,但李卫心大,不想这些有的没的,没先用银子捐官就能当官,对他来说这就已经很好了。

而且有了正经出身,他才好去私宅提亲。只不是知道那颗小辣椒想不想嫁他?

然后相较于要抽空学蒙语,陪姐妹们和老太太解闷,时不时要做些胭脂,设计几款首饰的宝玉,李卫一闲下来就往私宅跑。他也知道晴雯不缺银子,眼界也高,因此每次去私宅都会用心的挑选些精巧不俗的东西。当然了,好吃的零嘴也是必不可少。

李卫狗呀,他还发现了晴雯就是刀子嘴的特点。没事还会扮个可怜,有时候故意将衣服袖子扯破了或是磨起边了再去私宅……

心机着呢。

至于宝玉,对成为笔帖式这事就更好说话了。能入户部学习,他之前想都不敢想呢。

两人郑重谢过四爷,便走马上任了。对于这种空降来的,宝玉还好些,户部本就是四爷管着的,以及他多少还有些出身,所以宝玉受到的排挤并不算多。再一个,这娃也非一般人,一些有内涵的话,他听不出来。撕破脸皮的事,一般人又干不出来。加上他脾气还好,没多久工作就彻底展开了。

而李卫呢,人机灵却也是个刺头,没点真水平的人他都瞧不上,在工部上窜下跳的跟去踢馆的没两样。

好在工部也不是什么干净的清水衙门,叫李卫这么一通折腾,还真就揪出不少条大鱼来。对于这个结果,眼里不容半点沙子的四爷,都已经磨刀霍霍了。

另一边,内务府的案子也发了。

外面几文钱一个的鸡蛋宫里要卖三两银子,你们咋不去抢呢?

胤德∶“皇阿玛息怒,为着个几两银子您就严惩这些老臣,好说不好听。再说了,内务府的这些奴才胆大妄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您都习惯了几十年,再忍忍就过去了。”

"滚!"当今看着站在底下说风凉话的逆子,气急败坏的咆哮。"给朕滚!"

看着从自己身上滑下去的折子四爷"……"

这笔帐又该算在谁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