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今日元春不见贾兰,贾兰在这府里怕是活得更为艰难了。
元春和贾兰是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的,嫡亲的亲姑侄。所以有个当皇妃的亲姑姑,对她儿子的前程绝对是一股助力。
而且,皇妃重不重视这个侄子,外人又能知道什么?将来儿子科举出仕,外放地方,也能打着皇亲国戚的招牌,不受人轻慢。
一时,诗毕传戏,楠笙随着众人一道看戏。
楠笙提前将那个像黛玉的小戏子弄出府去后,贾家这边自然要再补一个新龄官。新龄官的人选,楠笙也抽空去看了。唱功身段不俗,容貌亦是姝丽。但无论是扮相还是卸了妆的模样,都看不出与黛玉相似。
楠笙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仔细看了一回那小姑娘,发现这位不但不像黛玉,也不像其他的姑娘,于是便也放下了此事不提。
国粹太过高大上,相较于全副扮相的戏,楠笙更喜欢那种清唱的。
就像原书里,贾母叫人隔着水音,只用三两样乐器伴奏,清清脆脆的唱出来那般,楠笙也觉得那样的好听。
省亲是件举家大事,也是件累人的事。哪怕楠笙相对自由随意了些,也是又困又累。
她时不时的看一眼时辰,心里万分期待丑正三刻的到来。
将这尊佛送走,他们就能休息了。
今晚不洗澡了,简单梳洗一下,再用热水泡泡脚丫子。
对了,还得盯着黛玉喝上一碗姜汤,以免回头积了寒气再病了。
心思又跑远后,楠笙还习惯性的低头看素描本。回神时,正好听到元春让人放赏。
她的和姑娘们的一样不说,还因为她要出力画画的事,又比姑娘们多了上用的颜料画具。
出列,跟着姑娘们一道谢恩。楠笙谢完恩后,便站在贾母身后,开始在心里为元春做倒计时。
丑正了。
丑正一刻了。
丑正三刻
整个晚上,楠笙不是在游园,听戏,发呆溜号,就是在心里疯狂吐槽,各种歪歪。然而真正到了丑正三刻,元春要回宫了。楠笙才发现了一个她一直忽略的事实。
虽然她和众人一道符合元春的那句‘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但楠笙却知道如果没有意外,这位贤德妃娘娘是再也回不来了。一时间也生出许多感慨来。
人活一世,谁又真的容易呢。
坑家败业的修了座省亲别院,将家底耗空的省亲一直是楠笙对元春省亲的第一印象。让十几岁的宝玉和姑娘们一道住进大观园,虽然都是独门独院的设计,但外人如何知道?
这么说吧。元春让宝玉住进园子,又叫姑娘们也住在里面,其实就是没将钗黛二人的名声放在心上,毕竟就她俩是外姓姑娘。
再有端午赏节礼的事,宝玉和宝钗竟然是一样的,这不是明显告诉世人你没看上黛玉吗?
她家黛玉哪点不好,让你这么嫌弃?
我们都没嫌弃宝玉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怂包德行呢。你还好意思挑三捡四?
这些事情引发了楠笙不少小情绪,也叫楠笙对元春无甚好感。然而此时此刻,楠笙心底那抹怜悯到底压住了所有不满情绪占了上峰。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父兄无用,坑死女儿。
一时间,楠笙不知道要心疼元春没个能帮衬她的父兄,最后死在深宫之内。还是庆幸自己没有无能的兄弟和需要扶持的家人累死自己。
纵观贾氏一族‘出息’的男儿,做个孤家寡人,未尝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