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周村的庄户们,在顺丰马车行当驭夫的,有近两百名。十日之内,刘木匠的木工工坊自然打造不出如此多的公共马车。不过李忘忧也不着急一口气,将两百多辆公共马车全部推向长安城。
十日之后,能有五十辆左右的公共马车上路运营,就可以满足初步需求了。
开设长安城内公共马车一事,确定下来后,定周村的庄户们自然各个喜笑颜开。
同样是驾驭马车,在长安城内驾驭公共马车,可比每日风吹雨淋的在路上奔波强多了。更何况还不用出远门,每日“下班”就能赶着马车回定周村,何乐不为。
李忘忧这几日也跑了几趟长安城,找到了崔倬与卢德景,三人对着长安城的舆图,规划出了一个初步的公共马车运营路线图。
对于李忘忧“折腾”的本事,崔倬与卢德景两人也
是彻底服了,这事情是一件接着一件啊。
在长安城中修建路厕的风波才过去几日,这位户县伯又弄出了个公共马车来。
不过崔倬与卢德景这两位长安城的县令,却又不得不承认,李忘忧搞出来的,都是好东西。
那路厕不用说了,自从三百间路厕投入使用,加上衙役与武侯的监督,如今随地便溺的情况倒是再也不见了。大街小巷不见那些黄白之物,就连苍蝇蚊虫都少了许多。
这公共马车更是好东西,只花两文钱,便能方便出行,自然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只是两人都弄不明白,李忘忧为何非要将公共马车的运行路线,定为什么“一路公共马车”、“二路公共马车”这样古怪的名词。
李忘忧自然懒得解释,这当然又是他的恶趣味发作而已。能够在大唐带来各种后世的影子,对此李忘忧是乐此不疲。
崔倬与卢德景倒也不去深究为何这些公共马车非要叫“某某路公共马车”,只是提出一个问题,倒是让
李忘忧郁闷了。
“户县伯,这百姓大多不识字,你这马车上写上某某路,怕也起不到作用吧?更不用说你说的什么马车站台,那更没人看得懂上面的文字吧。”
李忘忧无语,麻蛋,忘了这茬了。大唐如今,可是文盲遍地走啊…